国际图书博览会刚刚在北京落下了帷幕。去参观这个会,留连于各个展厅,中外对比,发现了一些很不一样的地方。 国外一些有名的出版机构,比如剑桥大学出版社、蓝登书屋等,展台上的书都给人一种沉稳扎实的观感,洋溢着文化的底蕴和浓浓的书香,装帧设计都比较素雅、大方,给真正的读书人一种心里很熨帖的感觉。而反观我们国内出版的图书,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花里胡哨”,不仅不管内容如何一味地在封面上花里胡哨,就是在选题、书名、书的内容上,也可谓花哨得很。近来,媒体一直在讨论和批判书名的“媚俗”倾向,列举了像《天亮以后就分手》《拯救乳房》等,实际上更严重的问题是选题策划上的“媚俗”化倾向。 近年来国内图书兴起了一种奇怪的、狂插图片的风潮。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们出版的书非常单调,几乎看不到任何画面,而现在呢,突然又是多得不能再多的图片。就像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所有的歌曲都必有伴舞,无论是不是真有必要。现在,我们许多书中的图片,差不多也就是担当了这样莫名其妙的角色。 一个来自博览会的消息说,在我们国家比较畅销的一些图书,这次版权交易情况并不理想,反而是一些不大怎么畅销的文化类书籍版权交易比较活跃。文化有差异性,但也有着我们难以想象的同质,大概我们与国际间的图书出版,也难免有一天会狭路相逢,激烈竞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