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正是推出女作家的时代,原因不外是如今崇尚读图,有了她们,刊物的封面直到封三好做多了。以前人们常说女性走投无路才写小说,这种恶毒的说法现在露出了破绽,已被部分证明为不实之词,因为,一个叫赵波的人也写小说了。她生于上世纪70年代,这般大的女性,按时下的宽容观念,一定还要称女孩子的,可以一惊一乍,也必须疯狂迷恋泰坦尼克号上的金发小子。年轻正是赵波的优势,她的路还宽广,何况其貌扬扬,走在路上是要被多看一眼的,不是传统的被逼上梁山的状态。 我一向认为,女性作家之所以不很多,并非她们的无才,而是她们的不屑。如赵波者的加入,是文学的幸运。 和所有的女性作者一样,赵波的好处首先在于她的勤快,她有热情写作,在乎铅字。她写作的速度比许多人阅读的速度还要快。开始不免有点小小的时髦,热衷于另类人物和咖啡馆的故事,时髦过以后,渐渐就展开了她的视野。她很快走过了只描写自身故事的阶段,走过“酷呆”的套路,将目光转向周围的芸芸众生。难得的是她对那么多不同的年龄、经历的人们的叙述热情。近读她的《路上的露》和《快乐的单身猪》,有种从容道来的坦然,老壶里的茶水一般,不必咖啡馆点缀其间了。 我也认识几个和赵波差不多年龄的女性作者。在某些时尚批评的鼓励下,有人“秀”得慌了,要吓唬人家了。一篇小说读下来,犹如走了一遭时下最热门的动迁地块,一家一当凌乱地摆放在街沿,充作风景。又如既长大,又学小儿咬舌头说话,以为“酷毙”了。记得某些人原先说话说得很流利,很悦耳的,现在咬起了舌头,有奶声而无奶气,我就害怕听了。我想,这是吃文学的零食哪。即便是好的流行歌曲,也不至于如此前言不搭后语呀。 我看到的赵波要安静得多,就同她本人拥有美丽,不必靠奇装异服来争风一样,她的文风也比较平实。她知道东西要堆堆好,有头有尾的应该本分。她知道着装要统一,没有充足的理由内衣最好不外穿。她知道不仅款式,料子和做工也是要紧的。这是视文学为职业的态度,水滴石穿的态度。 现在还没到为赵波总结的时候。她写得多,还肯用脑,思取上进,目光长远,有尝试的勇气和能力,以后应该会写得更好。岁月无痕,人心有知,感受会一层层贴切。无论是几十年代出生,都会成为过去,而好的文学是不会“过气”的。 □陈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