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50年代,北京开始拆除牌楼、城楼和城墙,只不过用了十 几年的时间,那条存在了数百年的举世闻名的城墙即被连根挖掉了, 故都从此萎缩至皇城一隅。很久以来,我一直在寻找一本有关北京历 史记忆的书籍,它既能体现出故都美丽的过去,也能把建国后北京旧 城改建的情况完整记录下来,现在,我终于找到了这样一本书,它就 是《城记》。 但是读《城记》,我几次弃书而叹,大有不忍卒读之感。那段历 史的确太厚重了,一座城市短短几十年的急剧变化,竟胜过以往数百 年的风云突变,其间宏大叙事的社会生活与坎坷多舛的个人际遇相互 交织,实在非文字所能够承载,应该说《城记》带给后人的不仅仅是 见证,更多的还是反思。其实,早在抗战胜利之初,不少知识分子即 对故都的存废充满了忧虑,沈从文先生就曾经这样说过:“设想有一 极富美术价值之建筑,归一无知之人负责保管,其人对此建筑于美术 史上具何意义,茫然不知,又不明此建筑于新时代有何价值。然彼系 管事,即想做事,贴贴剪剪,如彼如此;又剪剪贴贴,如此如彼;延 长时间至十年二十年,谓此建筑犹能保存本来完全,不可信也。”真 是不幸而言中,只是让沈先生也始料未及,故都的遭遇其实远远超出 了他所想像的贴贴剪剪。 回味那段让人痛心的历史,有一个名字是最不应该被忘记的,他 就是梁思成。《城记》虽然并非以写人为主,但梁先生的形象却呼之 欲出。我一直把梁先生想像成那个时代的堂吉诃德,一个知其不可为 而为之的悲剧英雄,他虽然并未保住古城,却以自己不懈的努力与抗 争使梁思成这个名字融入了故都的历史。 在西班牙最美丽的城市格拉纳达的阿兰布拉土墙上刻着这样一句 话:“世上没有比生在格拉纳达却是个瞎子更悲惨的遭遇了。”可想 而知,一座美丽的城市对于人生有着何等重要的意义。不过,对于生 活在上世纪50年代北京城的梁思成先生来说,我想,他那时一定更希 望自己是一个瞎子吧! (《城记》,王军著,三联书店出版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