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是最客观、最普遍、最直接的历史存在,我国古代的建筑深 刻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态度,它们大多沉静而妩媚,生 动而端庄,少有西方建筑的热情和张扬。一座庞大的建筑通常寂然而 又得意地自我凝视,有时跨越千年亦不觉疲倦。而门、楼、亭像极了 这位俏佳人的眉眼,或含笑,或俏皮,或轻颦,无不给人以悠远的遐 想,使人神飞天外。《说亭》、《说楼》、《说门》以图文兼有的形 式,遴选既富于艺术美感又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精品,以实物照片说 明阐释建筑史的发展轨迹,特别是亭、楼、门生存的自然环境和蕴涵 的人文意义。 《说亭》以极恬淡的笔触向人们讲述了亭的发展演变、特征形态、 结构功能,在讲述之余,作者仿佛以柔美的声调向我们轻轻歌咏,我 们在迷人的歌声中似乎感到各种各样的亭越走越近。亭以奇异的造型、 夸张的形态、朴实的神情,向行旅客商、宦游名士和乡妇闺秀不断发 出热情的召唤,希望他们稍稍停留,休息一下疲惫的身体,宁静一下 狂躁的心灵。 《说楼》首先解释楼的含义,“楼者,重屋也”,以期先声夺人。 其间又不惜泼墨重彩,极力营造楼的巍峨雄美,让人想见楼的气势, 楼的高大,楼的壮伟。在古建筑中,楼可谓独得历史、文化和生活的 神韵,兼有华丽与悲凉之风味。 相对亭、楼而言,门是那么地普通和普遍,人们对它几乎视而不 见。作者并未因人们的忽视而对门的介绍和描述就不详尽,《说门》 紧紧抓住门的显著功能——安全,引申开去,以曼妙的声调,如花的 妙笔为我们勾勒出了门的表现样式和类型风貌。 “三说”不仅把古建筑的美呈现在读者面前,而且也使读者在赏 心悦目之余,切实感受历史与文化的交相辉映,人文与自然的相映成 趣。它们传递了中国古建筑源远流长的历史风情和文化信息,巧妙细 腻地剖析了古建筑深邃的艺术魅力,深刻阐释了古建筑的发展规律和 历程。(《说亭》、《说楼》、《说门》,覃力著,张锡昌摄影,山 东画报出版社) □董明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