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与追寻——中国当代文学杂谈》是山东大学文学院庞守英 教授新近出版的一部学术专著。捧卷在手,首先给人以视觉美感的是 其古朴典雅的装帧风格——封面上郁郁漫漫的黄色浓疏不一,勾现出 一幅天空和大地相交相融的幻象,朴素厚重大气浩远。细读之后更觉 受惠良多。当代文学研究的难度是人所皆知的,很多作品需要经历时 间的淘洗方能现出其真正的审美价值和意义,因此我们只能在尘埃落 定之后才能给以较为公允的评判。而庞教授知难而进,将自己几十年 来对当代文学潜心研究的学术心得融入书中,既有对当代文学史发展 脉络的梳理辨析,又有对具体创作文本的解读阐发,给出的结论既纵 横捭阖又细致缜密,令读者在受惠于学术理性启示的同时也获得了审 美经验的激活。论著以实事求是的精神为底蕴,高扬思维和理论的创 新精神,标示出一种学术研究视野开阔、艺术批评观念开放以及文本 细读悟性清灵的研究风格。 论著分为“宏观扫描”、“文本透析”、“争鸣档案”三个有机 组成部分。“宏观扫描”的主体是以开放的史学意识和现代美学眼光, 深入地考辨论析了当代文学的现实主义批判精神、当代文学的人性与 人道主义精神等风云变幻的文学现象和思潮及其内在演变规律,把对 当代文学现象及思潮的理论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学术境界;“文本透 析”则以个性化的阅读感受和精准的审美体验,按照时间顺序选取了 《沉重的翅膀》、《平凡的世界》、《长恨歌》等六部代表性的文学 作品,探幽发微了文本的思想内涵和深层的文化、哲学意蕴,这既是 对张洁、路遥、王安忆等作家小说的文本细读,也是著者对生命与文 学认识的表达,是借这些作家传达的主体生命的艺术阐释。从这个意 义上说,其小说文本的解读,有效地超越了作品的文体表层,深入到 作家的精神世界和小说的文化与哲学层面,从而将小说的艺术形式成 功地升华为生存哲学问题,带给读者一种创新拓深的理性启示和审美 感受。“争鸣档案”部分以一种质疑性的、多元化的、包容性的视角, 重新审视和评析了当代文坛中一些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文学争鸣问 题。在充分占有和整合研究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认 知和评判,为当代文学研究增添了新的理论信息。论著的三个部分既 各自独立又相辅相成,第一部分是第二、第三部分的理论前提和背景, 第二部分是第一部分的文本佐证和论据细部的充实,第三部分则在第 一、第二部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和论析了当代文学中的难点和热 点,环环相扣地构建起一个有机整合的研究论证体系。 与当前研究界流行的宏大而浮泛的理论套式和由此派生的生硬晦 涩的评论话语相比,庞教授论著的理论框架是缜密而沉实的,文字表 述是通脱质朴晓畅好读而又有内在的坚持和风骨的。这当然与她学院 化的背景有关,但更与她诚实、厚道、认真、执著的人品分不开。她 处世诚实而平和,对人真挚而宽容,很受朋友们好评,做学问则力求 扎实严谨一丝不苟,其才情是凝聚内敛的毫不张扬的,因此她方能在 当代文学评论的众声喧哗中坚守自己的学术见解和审美评判,使理论 研究和文本解读真正获得了一种个性化的科学品格,也使读者获得了 一种圆如明月清如水的阅读享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