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上提到电影《情书》时,有个近乎统一的广告宣传:记载 了“一段埋藏多年没被揭穿的爱”及“一段至死不渝的情”。看过之 后,知道这话属自作多情:前者所谓的爱,不过是青春期少男对同班 少女一种既萌动却蒙 的爱意;后者所谓的至死不渝,也夸张,不过 是人已走茶尚温、未曾忘却,其实不过是时日尚短,再过两年,看它 渝还是不渝?还真难骤下断语。 故事情节的曲折、离奇,都笼罩在平和得可有可无的叙述氛围之 中。博子在未婚夫藤井树死后,对他的怀念有增无减,一个偶然机会 在遗物中找到阿树中学时期的旧址,神使鬼差地寄了一封信。没有谁 会想到,这封信竟寄到了跟藤井树同名的女子手上,该女阿树无可无 不可地回了信。博子和她开始书信往来,慢慢地知道,男、女阿树曾 是同班同学。 博子通过书信获知阿树的中学生活的点滴,得到安慰。另一方面 也怀疑信中女子是他的初恋情人,于是便按地址去查个究竟,赫然发 现这个女子与自己长得一模一样,才明白这是他当初对自己“一见钟 情”的原因。几番情书来来往往,她不但找出爱的根源更揭开了一段 埋藏了多年没有结果的暗恋(埋藏多年,而且没有发芽开花)。 小说缘自作者导演的同名影片,情节虽离奇却不复杂,往大了说, 就是编排一段埋藏多年未被揭示的浅爱,一段死后未来得及忘记的真 情,失去之后带来特殊的怀念,怀念逗引起他人的回忆,而回忆很多 时候比事实本身更叫人觉得美丽。 喜欢“跟往事干杯”的朋友,这回有了一盏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 垒的机会了。纵是曾经的风华绝代,青春已逝,读完后只留下叹得不 很响亮的三长两短的数声叹息而已。于是觉得,这样的小说,作为小 资读物,倒是再合适不过。尘封已久的记忆,随着书页的翻动,替你 轻轻地唤醒,那种蒙 、羞涩的感觉真的好小资。 其实《情书》是写给两个藤井树的,靠着作者强加给博子的力量, 两个世界的两个藤井树终于有了机会直面情感。无论如何,他们那种 纯洁又奇妙的感觉是世界上最值得人一生回味的。是,在远离战争、 饥饿、热血的人们而言,回味一段轻而又轻的爱情故事,装模作样地 抚慰一番似有若无的恋爱情愫,毕竟可以感受一番生活给予的丝质般 柔软叫人心酥的幸福生活。 据说,《情书》中这样把信寄出去而被同名同姓的人收到的概率, 不到十亿分之一,可是却发生在蕞尔东洋,由此可叹电影人或小说人 之思维思想力之差距,竟如此之大。岩井俊二擅长编故事,但论起故 事的大气,终缺两三分。(《情书》,[日本]岩井俊二著,天津人 民出版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