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山东 体育 理财 休闲 娱乐 健康 女性 人才 房产
 
 
青未了 人间 读书 生活广记 精选连载 文学圈
市井 小小说 故事新编 新作 专栏 青未了论坛

半师半友话同窗


来源:   
2002-08-18

  说同窗,在中学他比我高三级;论学历,他是研究生,我是初中毕业;论职业,他是大学教师,我是房管职工。但当初对文艺的共同爱好,把我们结合在一起。这段情谊,至今已近半个世纪。
  追忆似水流年,那时我们风华正茂。T兄是济南一中的知名人物:学校演出话剧《屈原》,他饰宋玉,峨冠博带、风度翩翩,使我心仪良久;一中的黑板报——《学习报》经常刊登他的诗作,更使我钦佩得五体投地。当时,《学习报》也常刊登我的稿件——却没有诗。于是我不揣冒昧,于1956年春天去拜谒了这位比我高三级的学兄。
  他十分热情地指点给我诗歌写作的要领:平仄、对仗、用韵以及赋、比、兴等表现手法。经他开导,我阅读了古今中外大量诗作,当年就在《学习报》上发表了诗歌《当丁香花盛开的时候》。以后,我们友情渐深。星期天一起到大明湖划船,放暑假一起到护城河游泳。我写了诗就去请他修改。1957年4月,我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儿部一位女编辑合作的小说《我和李彬》以黑体字标题发表在《人民文学》上,在学校引起轰动。他和我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1957年夏,他考入北师大,我则初中毕业当了一名房管工人。大学毕业后,他又到人大继续攻读研究生。身份的差距并未中断我俩的交往,我们仍然书信不断。每年放假回家,他便立即给我打电话:“观涛,我回来了。”这充满深情的话至今仍萦绕于耳。有一年返校时,我去车站送他,见我依依不舍,便说道:“既非生离,又非死别,何出此状?”
  负笈京华七载,他分配到在桂林市的广西师大任教,一去就是十二年。文化大革命十年,我们的联系中断了,但我经常想念这位远在岭南的友人。1977年他调回山大,我们又续上了这段情缘。
  在他家除了一架架书之外只有一张写字台和一对沙发的简朴的书房里,泡上一杯茶,点上一支烟,我们就海阔天空地聊起来。春秋佳日,我们再邀上一二友人前往红叶谷、房干村等地远游。山峦叠翠,涧水淙淙,鸟语花香,清风习习。我们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都说“君子之交淡如水”,我却觉得我俩半个世纪的友谊如陈年花雕愈久愈醇,散发出醉人芳香。在这师情、友情的天地里,我们为自己营造了一座“后花园”。正所谓,人生有味是清欢。
  □殷红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网主办
Email: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