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山东 体育 理财 休闲 娱乐 健康 女性 人才 房产
 
 
青未了 人间 读书 生活广记 精选连载 文学圈
市井 小小说 故事新编 新作 专栏 青未了论坛

饥饿中的深情


来源:   
2002-09-08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正是全国“自然灾害”时期,“以吃为纲”成为当时最响亮的口号;饥饿成为人们的第一感觉。也正是在那个时候,在那个贫穷饥饿的时候,在那个正需要营养滋长身体的时候,我们正在高中的一个教室里同窗共学。我们还是一个小组,她是组长,我是组员;她在前排,我就坐在她的后排,她只要一回头就能和我对面,但这样的机会很少很少。我们是正经八百的同学,但学习上的事我们几乎没有任何交流;在那时还恪守“男女授受不亲”的时代里,我们最多的交流是关于“吃”的问题。
  那是真正的“计划经济”时代,不但全国有计划,全市有计划,全校有计划,就连班里、组里也要有计划;当然那时特指的是“吃饭计划”,“以吃为纲”嘛!于是,作为组长的她,就经常在每个周末的下午找我定下一周的“吃饭计划”,即当时俗称的“定量”。不过,“定量”可不是光动嘴说的,得要交饭票的;而饭票是要用钱和粮票来买的 ,而钱和粮票则是我当时第一和第二缺乏的。这就成了我当时最怕见她的原因。因此,每个周末的下午就成了我的劫难之日。我没有钱和粮票可交,又不愿意在她的面前展示我的尴尬,于是,我惟一能做的只有逃走。有一种杨白劳逃债的感觉。我知道有一句俗话叫“跑了和尚跑不了庙”,最终还得由我来面对现实;但那时一个十五六岁的孩子所能想到和能做到的也就只有这些了。我不知道她找没找过我,或者她找我又找不到的心情怎样?而我知道在许多的时候,我的“量”都是她给定的。这就让我这个不大不小的孩子的心里有了感激的萌动;而在表面上却只是傻子般地“嘿嘿”一笑。她的家庭情况我当时并不知晓,只知道她是一个好人,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一个比我年龄大但不知道大几岁的同学姐。说实话,我当时并没有认真地想过将来对她会有怎样的报答,我只是牢牢地记住了她,记住了她的恩情!正是因为有了她,我才没有饿垮,没有退学,没有在人生的道路上打了“死折”。因此,在我高中毕业到了吃饭不要钱的部队上之后,我写的第一封信不是给爹娘而是给的她。目的只是想告诉我的同学姐,我没有因为分别而忘了她和她对我曾有过的恩情!
  无心插柳柳成荫。五年以后,我们将铺盖搬到了一起,成了同学加夫妻;如今已成为相濡以沫的老伴。抚今追昔,我们笑脸相对,心领神会,谁也没有提过吃“定量”时的往事。我们至今只记得两句话,叫作:同学同学同为学,老伴老伴老作伴。
  □纪慎言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网主办
Email: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