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文蔚的歌《爱》最后唱:你还记得吗/记忆的炎夏/我终于没选择的分岔/最后又有谁到达。“选择的分岔”,这稍嫌别扭的汉语,让人想到那首著名的诗。词作者李焯雄一定读过弗罗斯特(Robert Frost)的《一条未走的路》(The Road Not Taken),相信你也读过—— 深黄的林子里有两条岔开的路, 很遗憾,我,一个过路人, 没法同时踏上两条征途。 想起来了吧?那就不用我往下引了。“林中有歧路,偏向荒径寻。”他选择了一条路,而把另一条留待将来。可多年后他要感叹,那条没走的路是一条永远不可能再走的路,因为,人生这东西,像张爱玲小说里的人物说的那样,回不去了。 那条没走的路会造成什么不同的生命情景,只能去想像,那个你没能成为的人是什么样子,你不会知道。 可是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在《命运交叉的城堡》里,让一个犹豫不决者碰到了他本来有可能成为的人—— “你是谁?” “我是应该娶你没有选择的那个姑娘的人,是应该在岔路口选择另外一条路的人,是应该在另外一口井喝水解渴的人。你不做出选择,也妨碍了我的选择!” “那你去哪里?” “去与你将要去的旅店不同的另一家旅店。” “我在哪里能再见到你?” “在与将要吊死你的绞架不同的另一个绞架上吊着。再见!” 说到绞架,就到底了,没有什么好玩的了。谁在乎一个绞架和另一个绞架有什么不同?像卡尔维诺这样的聪明人,有本事把有意思的问题弄得索然寡味。 有意思的不是这样的聪明和智慧,而是,类似于葡萄牙诗人佩索阿(Fernando Pessor )在《烟草铺子》里写出的句子—— 我活过,学习过,甚至相信过, 而现在,我羡慕任何一个乞丐,只因 他不是我 □张新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