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山东 体育 理财 休闲 娱乐 健康 女性 人才 房产
 
 
青未了 人间 读书 生活广记 精选连载 文学圈
市井 小小说 故事新编 新作 专栏 青未了论坛

京剧缘


来源:   
2002-09-15

  和郑洪泉初识,是1992年的金秋,我们同时从教育岗位考入山东教育学院中文系学习。
  我们刚到的同学刚在宿舍内安顿好行李,这时门缝里探进了一张圆圆的脸,像个鸭梨,头发卷曲着,眼睛试探式地眨着,略显滑稽,操一口异地音:“请问,我是住这个宿舍吗?”他就是来自阳信的郑洪泉。后来我们习惯叫他小郑。
  日子似水流逝,波澜不惊。小郑专心学习,心无旁骛,看不出与别人有什么不同。他的一鸣惊人是在我们系迎接藏族班学员的联欢晚会上,他演唱了京剧《甘露寺》中乔国丈的唱段:“他二弟云长汉寿亭侯,青龙偃月神鬼皆愁,白马坡前诛文丑,在古城曾斩过老蔡阳的头;他三弟翼德威风有,丈八蛇矛惯取咽喉,鞭打督邮他气冲牛斗,虎牢关前战温侯……”音色浑厚,有板有眼,颇得马派意韵,仿佛又让我们进入了狼烟纷起,群雄逐鹿的三国战场。我们真想不到貌不惊人的小郑竟还有这么一手绝活,纷纷叫好。他接着又为大家反串清唱了《白蛇传》选段,更是赢得满场喝彩,婉转的声腔犹如暑天里的一剂清凉散,沁人脏腑。从此,小郑的京剧成了我们系文艺晚会的保留节目,小郑为此也蛮神气的,常故作姿态地仰着头慢条斯理地调侃:“怎么样?还可以吧!”据说周末舞会上的小郑竟成了倍受女生欢迎的人物,颇为抢手,着实让我们嫉妒了好一阵子呢!
  后来,我们才知道,小郑从小就是一位京剧迷,工作以后,参加过不少地方上的比赛并曾获奖,这更增加了我们对他的钦佩,我们同室六人也自然而然地跟他迷起了京剧。饭后,我们常半卧在床头,啃着他从家乡带来的阳信鸭梨,听他为我们演唱拿手唱段,由他讲解某出戏的掌故、流派。
  山东教育学院临近山东京剧院的演出场所鲁艺剧院。当年的山东京剧院以一出《奇袭白虎团》蜚声全国,裘派传人方荣翔先生更是名闻遐迩。当时尽管京剧艺术式微,但省京剧院仍执着地坚持每日排练,这恰好为我们增添了一处接触、学习京剧的绝好去处。课余,我们便常跟着小郑去京剧院排练大厅,站在门外看省青年京剧团的演员们排练。小郑颇像一位团里人,和演员、工作人员都很熟,里外张罗,带我们认识了司鼓鲁华、青年演员刘建杰等人;他不住地向我们介绍各种乐器,向我们解释什么叫“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后来,我们终于等到了山东省京剧界的盛会——纪念方荣翔先生逝世五周年演唱会,荣幸地聆听了孟广禄等京剧明星的演唱,观看了方荣翔先生的得意弟子王海波女士演出的《铡美案》。至今回忆起来,仍觉空谷足音,不同凡响。
  匆匆的二年学习生活结束了,我们同小郑依依惜别。是对知识的渴求使我们成了要好的同学,是京剧艺术更加拉近了我们的距离。近日,当观看第四届国际京昆票友电视大赛时,我便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位挚爱京剧的老同学小郑,并默默祝愿他越唱越好,有朝一日也能走上舞台,走上荧屏。
           □张现涛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网主办
Email: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