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山东 体育 理财 休闲 娱乐 健康 女性 人才 房产
 
 
青未了 人间 读书 生活广记 精选连载 文学圈
市井 小小说 故事新编 新作 专栏 青未了论坛

蓝夜


来源:   
2002-10-18

  相对于个体生命,我们面对的艺术世界是太大太庞杂。浩如烟海的作品又有多少能与你相逢一度心有灵犀呢?那让你念兹在兹忽到窗前的艺术内蕴着怎样的魅力与机缘,从而令你长久的为之感动呢?
  文革中的某一个夏日,我在尘封的图书馆扒拉到几本美术杂志,那上面印有林风眠先生的两幅作品。薄云淡月,浅水低苇,秋鹜突然逆风飞起,而双鹭却在悠闲地觅食私语。但是,在我看来,林先生捕捉的真正对象却是夜——旷野之夜,寂寥之夜,梦幻之夜。夜色是什么?是光的明暗还是夜的色彩?分明是湿润清凉的蓝色将夜洇透了。方形的构图又镶上一层毛玻璃,夜色愈发地朦胧。能感觉到星光月华的抚弄,能听到天籁之音的瑟索。像油画,却又那么薄淡透明;像水彩,却又没有凌乱的笔触;离水墨略施淡粉的传统中国画已是十分地遥远了。
  就是这两幅画,被我从杂志上剪下来,贴在收藏夹中,随我走进了军营。三年之后,它被一个小个子电影放映员借走不还。但这并未使它在我记忆中减退,相反,在迄今为止近三十年的岁月中,林先生的这两幅画,让我在在温习,渐渐成了陪我生命的一道精神风景。而今我已明了,被人赖走我千辛万苦建立的那个画夹之时,正是我放弃绘画转而踏上漫漫无期文学路的开始。
  在我看来,苍茫而又浪漫,苦涩而又欢乐的童年,是构成文学之美的惟一源泉。我的故乡既无青山又无绿水。村后有条人造渠,村前有个芦苇塘。但在我的小说《欢乐时光》中,村子西边却平添了一个浩浩淼淼的雁儿洼。那天晚上,当“我”感情受到挫伤时,便趁着夜色跑到这水边。月亮,芦苇,鹭鸶,野鸭,水中的鱼儿……这一切,是受到林风眠先生笔下“蓝夜”的暗示?抑或是自己与林先生不谋而合的神往?梦幻般的雁洼之夜消解了我的烦乱、沮丧和焦渴,我心又变得滋润澄明起来。
  事实上,在成年以后的日子里,生命遭遇的喧哗之声浮躁之气总是滚滚不绝。静谧、清凉、和谐的蓝夜便成为我们魂萦梦绕的纯美之境。
  林风眠先生的两幅印刷品竟能长久深入我心,令我满怀崇敬,除了艺术的力量,想必还有更丰富的人格魅力。林先生早年深受荷马、康德、但丁、叔本华和托尔斯泰的影响,具备了强烈的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留学法国归来后,他极力倡导艺术运动以安慰人心,激励民情。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林风眠是中国文艺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和组织者,同时还创作了大批具有鲜明思想的大型油画作品。他的学生有刘开渠、李苦禅、李可染、王朝闻、吴冠中等等,可谓群星灿烂。到了四十年代,林先生却主动放弃了领导者的角色,对社会和人生的关注开始减弱,转而埋头致力于中西艺术的融合,在寂寞清静中追求美与力,我想,这与他深受西方古典艺术、印象主义、野兽派的影响,内心始终耸立着莫奈、塞尚、马蒂斯、毕加索这些艺术大师的形象有关。我不禁想起了列宾晚年留守芬兰别纳德的人生选择,他们何其相似!后来,林风眠的“纯艺术”探索愈来愈受到冷落,但他仍然坚持“艺术是感情的产物”,在他心中,艺术之美像一杯清水,那么凉爽;像一杯醇酒,那样恬静;更像深情的淑女,让悲哀者得到慰藉。
  在文革结束后的二十余年中,热闹的中国艺坛却再没出现林先生的声音。他像一只被惊吓的孤鹜,乘着淡蓝的夜色而逆风飞去。在很长的时日里,我都不知道他去了什么地方。我甚至望名生义地想,大约他是到风林中小憩去了吧。怅然之余,不禁生出“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的况味。
  至此,我才略略懂得了蓝夜的魅力。只有真正的艺术才能深入人心。二十世纪的中国美术,倘若没有林风眠,叙述起来会是多么乏味。我甚至想,林风眠先生倘若改行文学该有多么好。一个中国的川端康成也许会站在我们面前。
  □左建明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网主办
Email: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