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山东 体育 理财 休闲 娱乐 健康 女性 人才 房产
 
 
青未了 人间 读书 生活广记 精选连载 文学圈
市井 小小说 故事新编 新作 专栏 青未了论坛

贾平凹之“凹”


来源:   
2002-11-15

  那年我到西安参加一个长篇小说创作座谈会。会上,我第一次见到了贾平凹。
  按会议日程,拿出半天时间安排贾平凹谈创作体会。谁料到,给他的半天时间,仅讲了二十多分钟便满头大汗。幸好那天有部分大学生旁听,不时地递字条,让心仪日久的贾平凹回答有关创作问题,才打破了会场的清冷局面,也解脱了贾平凹的尴尬。直到这时,我才知道贾平凹是个不爱张扬、十分内向的人。他肚里有东西,而嘴里吐不出。我想到他名字中的那个“凹”字,看似一个空空的槽,里面却装满了财富。只是不想在人前凸现罢了。“凹”字的形状,还让我想到一个成语,那就是虚怀若谷。
  我是个出版社的小说编辑,会下跟贾平凹聊了大半天。一是借机向他约稿,二是想摸一下他的写作经历。通过交谈,这个嘴不如笔的作家,倒说出了很多鲜为人知的创作甘苦。他的“商州系列”,靠的是生活底蕴;他的几部长篇,也都靠他深层的挖掘。他用常人所未有的坚韧,换来了丰厚的回报。他成了小说界的大家,当然也是散文大家。
  我曾在西北黄土地呆过,那里有一种特殊的地貌叫塬。塬的四周为谷,中间突起呈台状,边缘陡峭,顶上平坦。这塬也让我联想到那“凹”字,虽然中间不突出,但四周和内里刀切般的笔陡,总给人一种大起大落的跌宕之感。无论你在塬上的高坡,还是在塬下的低谷,都是命运的安排,也是一种自我的生存状态。贾平凹不企慕塬上的日子,而看重底层的人间烟火。由于贾平凹有着浓重的平民意识,所以他笔下的众多人物总和他自己的影子叠印在一起。一旦这些人物走出谷底,走出封闭,那将是一个广宽无边的境地。
  开会总要合影留念,大家来自全国各地,凑在一起不容易。背景正是那高高的古城墙。
  集体合影完了,便是自由结合,轮流拍照。贾平凹成了中心人物,在一些人眼里,能与他合照,简直成了一件幸事。记得抢先和贾平凹站在一起的是北京的两位女士。那两位女士,一边一个,把贾平凹夹在中间。我站在一边不禁暗笑,两个女士身材高大,而贾平凹长得瘦小,整个画面就像一个两边高、中间低的“凹”字。我再一仰头,见那古城墙上的城堞,其形状也像一排连着的“凹”字。虽然逆光,我却看得清晰……
  □姚焕吉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网主办
Email: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