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山东 体育 理财 休闲 娱乐 健康 女性 人才 房产
 
 
青未了 人间 读书 生活广记 精选连载 文学圈
市井 小小说 故事新编 新作 专栏 青未了论坛

越来越无趣的文人


来源:   
2002-11-15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文坛现场上笑容渐渐减肥而怒骂愈加增生。
  如果你是个文坛斗士,你的事业便使你不能接受任何善意还是恶意的玩笑,你就一味制造战机和接受挑战,于是只要紧张严肃不要活泼宽容。在这种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猛将眼里,如果你注重了很多业内外的雅趣,你就有危险被指斥为故作闲适躲避崇高。于是现在流行这样一种状况,很多人在文字里俨然救世主,一副永远地对他人哀其不幸哀其不争心肠,痛苦和崇高不光要体现在言词里,还要涂抹在脸上。但是,战士的架势和模样端起来了,文学的艺术能力却落下去了。
  对文学抱有一种钟爱、庄重、虔诚的类似于宗教感的态度,这一大家所共有的认识前提无疑没什么错,但它是一种常识,没有这样的认识态度,也不可能写出什么像样的佳作,本不必爬上高台振臂疾呼,更不必告诉大家你曾彻夜难眠泪如雨下。可是,斗士的写作永远是不甘寂静的,常识再无新意,也要做成激情澎湃的宣言;常理再无独特,也要赋予神性君临的光圈。那些号称思想型作家的骨干人士给读者的信息总是姿态大于思想——他们的所谓思想,不过就是一些常识常理常情的更花哨的说法并伴有痛心疾首的表情。
  只有把自己打扮得更加孤高和更富怜悯情怀,才能保持斗志。结果就产生了“自圣”立场的写作。“自圣”立场写作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随笔式的,作者群以年轻“思想家”为主,以古今孤独受难的名人自况,因为没有多少自身的经历作为资源,这样写来写去就成了引述为主发挥为辅的炒冷饭,甚至就是哪一类国外作家的传记和语录资料的不断剪裁重组;另一类主要是小说式的,作者以善于写创作谈的准大师为主,把故事和人物使用为传导“苦难”、“崇高”、“抵抗”、“承担”、“最”、“绝不”、“献给”诸如此类的带有统领者降福者意味的真理持有者的道具。权威感和高大身份,足使“自圣”者不苟言笑眉头紧蹙了。至于这种姿态所获取的商业利润给他们带来的窃喜,还有他们所获得的在职位上的满足,那可是伟大的报偿和绝对的私秘——如果暂时满足得不够,那么便等于增加了再接再厉进行战斗的理由。
  如此,公众便很难从那里见到通风良好的文字。
  但是,姿态各异表情丰富的写作总是令人无尽缅怀。世界文学史的创新时段总是打着复古的旗号的,“五四”前后我们的新文学运动在口号和姿态上是与传统决裂的,但大多数文学家一生的大部分时光都在传统文人的情趣向往中。他们有分工不甚精细的读书背景,他们的学识和写作也就自然不拘一格。他们展现作为一个作家的表情的时候,也就并非仅仅沉思默想缄口皱眉。在书刊杂志上,我翻看过许多现代作家的照片,也见到过不少当代作家的留影,我发现无论他们的表情还是文字,当代作家总是不如现代作家来得天真鲜活温文尔雅。除掉特殊时期的意识形态因素的影响,这里肯定还有更内在的原因。也许首当其冲的便是文人的多趣心态和多趣表达的丧失。
  □施战军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网主办
Email: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