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山东 体育 理财 休闲 娱乐 健康 女性 人才 房产
 
 
青未了 人间 读书 生活广记 精选连载 文学圈
市井 小小说 故事新编 新作 专栏 青未了论坛

蒲松龄与大明湖


来源:   
2003-01-05

  看到《齐鲁晚报》关于大明湖扩建的报道,心中受到很大鼓舞。又看到计划修复的名胜古迹没有蒲松龄故居——超然楼,感到莫大遗憾。
  蒲松龄有一首《客邸晨炊》诗,就是写他客居大明湖岸边的生活情景:“大明湖上就烟霞,茆屋三 椽赁作家;粟米汲泉炊白粥,园蔬登俎带黄花。”他在大明湖边租赁了三间茅屋,“作家”住下来,自己动手熬粥做菜,可见居住的时间不是短暂的。他还写有《僦居湖楼》诗:“西来僦屋水云间,枯坐摊书四壁闲;雨过开窗风满楼,独持酒杯看华山。半亩荒庭水四周,旅人终日对闲鸥;湖光返照青连屋,荷气随风香入楼。”僦,也是租赁。这次租赁的是楼房,四面环水,或闲坐读书,或自饮自酌,或远观湖光山色,近看鸥鹭戏水,说明在此楼居住也不太短暂。
  蒲松龄住过的三间茅屋无从查考,“半亩荒庭水四周”的“湖楼”,据考就在今大明湖南岸附近原天心水面亭后面的南小岛。原名超然楼,曾是元代学士李 的别墅。清代诗人杨愆嗣有《超然楼诗》:“近水亭台草木欣,朱楼百尺汇波 ;窗含东海蓬瀛雨,槛俯南山岱岳云。柳色荷香尊外度,菱歌渔唱座中闻;七桥风月谁牧却,散入湖心已十分。”此楼如得到修复,其文化价值,自是不可低估的。
  蒲松龄是淄川人,却与济南的关系十分密切。他从19岁那年,来济南参加童生“道试”起,“三年复三年”来济南参加“乡试”。他在40岁以后,除自己参加考试,还要陪儿子和弟子来参加童试和乡试,有时还要为学馆主人毕际友来济南办些如“物色菊种”之类的事务。康熙二十三年,他应山东布政使喻成龙的邀请来济南,为喻作《梅花书屋图》赋。同年还应山东盐运使李兴祖的邀请,为李重修历下亭作《古历亭赋》。蒲松龄差不多每年都要来济南,他的《稷门客邸》诗有“年年作客芰菱乡”句,既说明他来济南的次数之多,又说明他来济南都是住在济南大明湖芰菱之乡。《聊斋志异》中有的篇章,如《姐妹易嫁》《孤嫁女》等都是住在大明湖畔时采访到的故事成篇的。这部使他名垂千古的文学巨著,也是他在济南的挚友朱湘第一个传播开来的。
  蒲松龄虽是大才子、大文豪,却一生窘困,游历的地方甚少,惟独来济南次数最多,住的时间最长,所以他对济南大明湖景物的赞诵,远远超过他曾住过一年多的宝应,和他到过的风光旖旎的扬州,以及他的家乡淄川。他在《古历亭赋》中写道:“……凭轩四望,俯瞰长渠,顺水一航,直通高殿。笼笼树色,近环薜荔之墙;泛泛溪津,遥接芙蓉之苑。入眶清冷,狎鸥与野鹭兼飞;聒耳哜嘈,禽语共蝉声相乱。金梭织绵,唼呷薄藻之乡;桂楫张筵,容与芦荻之岸。蒹葭挹露,翠生波而将流;荷芰连天,香随风而不断。蝶迷春草,疑谢氏之池塘;竹阴花斋,类王家之庭院……”虽是骈体,却没有堆砌之嫌,如实描述,亲切感人。他写下此赋,言犹未尽,又写了《重建古历亭》诗:“大明湖上一徘徊,两岸垂柳荫绿苔;大雅不随芳草没,新亭仍傍碧流开;雨余水涨双堤远,风起荷香四面来;遥羡当年贤太守,少陵嘉宴得追陪。”还有写大明湖的诗数首,如:“露带新寒花落缓,风摧雨急燕归忙;浅沙丛蓼红堆岸,野水浮荷绿满塘。”蒲松龄的这些诗篇,凝聚了他对大明湖一景一物的倾心爱慕之情,可见早已超越了“客邸”之感,而抒发出“美不美,故乡水”的乡土情结。大明湖则因这世界文豪的描述与赞诵,平添了缕缕典雅的文化气息与历史情思,也提高了大明湖的知名度。恢复重建蒲松龄在大明湖的故居,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许评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网主办
Email: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