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山东 体育 理财 休闲 娱乐 健康 女性 人才 房产
 
 
青未了 人间 读书 生活广记 精选连载 文学圈
市井 小小说 故事新编 新作 专栏 青未了论坛

年的花衣裳


来源:   
2003-02-09

  贴花纸是沂蒙山区老一辈人通俗的叫法,不仅包括了对联,连左右门神、灶王画、过门钱、出门见喜、有帖和福字等这一类的小玩意也一并囊括在内。在老百姓眼里,贴花纸就是给年穿花衣裳,是一件十分隆重的事情。贴花纸一般是在中午12点过后才开始。我家的房屋是20世纪70年代初盖的老房子,外观是那么低矮、简洁。堂屋、锅屋,后来新盖的小西屋,再加上东墙根的猪圈,屋内几口存粮食的大缸,屋外一盘推煎饼糊子的磨,天井正中的一眼小口井,一切是那么朴实,在我眼中仍是幼年点着油灯苦读的那个不起眼的小家。屋里屋外的家什布置简约,贴起花纸来也就既麻利,又省劲。每年都是瞧着老爸拔鸡毛、掏内脏的工夫,我自己就由东向西、自内而外、从上到下,庖丁解牛般地把对联、过门钱、左右门神连同灶王画、出门见喜、有帖和福字一块贴完了。
  我六叔家房屋多,堂屋、东屋、西屋、锅屋,猪圈、羊圈,再加上电动饮水井、农用三轮车,一个大门楼,够几个人忙活上一阵子的。六叔年年都喊我去帮忙贴花纸。今年,我那铁蛋似的小兄弟又像抽转陀螺一样,来回地催了我好几次了。我借着余兴,索性连手也没有洗,手上沾着暗红的颜色和黏稠的糨糊,匆匆地出了院门。赶到六叔家一看,嗬,好家伙,我大爷、三叔和四叔家的几个小兄弟早已搬凳子,抹糨糊,纷纷攘攘地动开了手。个高的,专门贴横联、过门钱和出门见喜;个矮的,贴竖联,或者忙前忙后地端糨糊、递对联。六叔家的小兄弟还在上小学,个最矮,则忙着在几口大缸和桌椅板凳上贴有帖。六叔也没做甩手的掌柜,拿着饭帚刷子,蘸着糨糊,乐呵呵地在农用三轮车上贴上了“日行千里,夜行八百”的行车联。 
  贴花纸的趣闻轶事很多。最常拉到的,就是村东的老刘和村西的老王。老刘是个文盲,吃了不识字的亏,年轻时曾经错把猪圈的横联“牛羊满圈”贴到了堂屋里间的门楣上,结果闹了个笑话。老王是村里的民办教师,他以他小舅子为题材,讲过一个笑话。他说,有一年,过了正月十五,到小舅子家去。小舅子对他炫耀说,二姐夫,我给灶王琢磨了一副好对子,你到锅屋里去看看怎么样。老王当时就跟着小舅子去了,那对联不是“上天去常言好事,下界来多降吉祥”而是“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那可怪好,大年五更的灶王到他家里去捉鳖,把一家子人都说成鳖了!大家就一阵哄笑,也把老王的小舅子写对联的事当笑话来讲。我私下替老王的小舅子打抱不平。这副对子引用了毛泽东的诗词,抒情言志,气势恢宏,很有气魄,用在灶王爷身上倒是抬举了他。 
  往往是在善意的调侃和家长里短的闲聊声中,我们就把花纸贴完了。打扫干净院子,洗去手上的糨糊,抬头望去,满院子的花纸五彩缤纷,随风飞舞着,自在地招展着,充满了风情,洋溢着一种说不出的味道。羊圈里的那只黑山羊,弯弯的尖角上也贴了一个红红的有帖。在满院春光的引领下,在微黄的冬日暖阳的照耀下,它瞪着温情的黑眼睛,夸张地叫了一声。这一天,在这个偏僻的小山村,所有的农家小院都变得枝繁叶茂,整个村庄都打扮得花枝招展。不知哪个淘气的孩子向天空扔了一个响鞭,啪的一声,新年趟着轻快的步伐,悄悄地在天空扯起了新春的旗帜。
  □刘克升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网主办
Email: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