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杂志上的《沙家浜》是一部小说。对于一部文学作品的评价首先应该以艺术的评判标准而不是其他标准。我看了几篇批评文章,像是外行写的。他们缺少对文学艺术独立精神的起码尊重,而时时刻刻纠缠在个人的利益(版权问题,私人青春记忆受到打击的问题等等)上。 批评者振振有辞地说,小说《沙家浜》戏说了阿庆嫂,损害了民族情感,创作态度很不严肃。到底是谁在“戏说”阿庆嫂呢?我在搜索软件中输入了“阿庆嫂”三个字,出现了近三千个条目,除了声讨小说《沙家浜》的条目,其余大部分与商业有关:“阿庆嫂豆豉系列”、“阿庆嫂家居精品有限公司”、“阿庆嫂床上用品系列”、“阿庆嫂度假村”、“阿庆嫂红木沙发”、“阿庆嫂辣椒油”……“阿庆嫂”就这样被变成了一个个荒唐的商标,成为别人进账的工具。“阿庆嫂”就这样被商品交换“戏说”了。当年,阿庆嫂成了江青实现个人野心的政治工具。现在,这位春来茶馆老板娘,又要陪着那些版权持有者走上法庭,为他们的个人版权作证人。阿庆嫂无疑没有得到一分钱,阿庆嫂的原型陈二妹也没有股份。毫无疑问,不是小说作者在“戏说”阿庆嫂,而恰恰是那些试图将阿庆嫂变成自己私有财产的人在戏说阿庆嫂。 阿庆嫂不是商品,也不是谁的个人财产。她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既有是非之心,也有七情六欲的人。跟我们每一个人一样,她不容变成某种概念的符号,无论是政治的还是商业的。所有将她简单化、符号化、工具化的做法,都是在对阿庆嫂的戏说!这就是我们再来看样板戏《沙家浜》,总是忍不住要哑然失笑的原因,因为他们简直是在搞笑。 如果那些为了个人利益“戏说”阿庆嫂的人,仅仅是通过法律程序来维护版权,那就另一回事。但他们冠冕堂皇地打着人民大众和理想主义的旗号,好像准备为“人民”讨版权似的。什么叫拉虎皮作大旗呢?这就是。有的人甚至根本就没有看小说,完全是瞎起哄。比如,这部小说完全没有他们所说的“性描写”,而一些人硬是敢根据一些二手材料大言不惭地下判断。何况文学创作中是否允许“性描写”的问题,已经是一个常识。有些人对这个“常识问题”就是情有独钟,隔三差五地把“性描写”问题拿到桌面上来讨论。又比如,他们的文章中不断出现“民族情感”、“政治”、“尊严”等吓人的术语。他们想用这样一些敏感术语做武器,来置人于死地。这是典型的中国权谋法:先在政治上找茬儿,不行的话就捉奸。 □张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