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山东 体育 理财 休闲 娱乐 健康 女性 人才 房产
 
 
青未了 人间 读书 生活广记 精选连载 文学圈
市井 小小说 故事新编 新作 专栏 青未了论坛

愚人节,你过了没有?


来源:   
2003-04-01

  西节东渐,人胜天的结果
  愚人节要到了,单是想想可以尽情捉弄人就很愉快,比如像那个开大巴的司机,把车子开到上坡,突然熄火,让众人下来推,然后对一车人说:愚人节快乐!哈,多么令人开怀。
  有人问我,为什么外国的节日那么火,中国的节日越来越没意思?我说,外国的节日是跟着人来的,中国的节日是跟着天走的。那么我当然更喜欢过外国的节日,比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还比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父亲节、母亲节等等。中国的传统节日,比如元宵节、龙抬头节、端午节、中秋节、腊八节、小年甚至春节,都是跟着什么节气走的,跟我们没多大关系嘛,反正我是越来越觉得没有过的必要。
  有人说西节东渐,来势汹汹,我们要如何如何抵制它们,不能忘了老祖宗遗留下来的宝贵节日遗产。我倒觉得就算中国的旧节全没落了,也不是多么大的一件事。
  外国的每个节日都涉及到人与人的关系,比如情人节来自一个叫做瓦伦汀的大情人,复活节来自耶稣,愚人节来自4月1日还要过年的“愚人”们(他们不知道年已经改成1月1日了,所以被称为愚人),因此在过这样的节日时,大家似乎都不愿意呆在家里,就算外界娱乐场所的价格再高,吃饭的场地人满为患,也要走出家门到处看看。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节日会越来越多,比如现在又有了左撇子日,世界强化免疫日等等。可以说,西节不但东渐,而且其自身也在进一步扩充。
  反观我们的传统节日,基本上是以天为主的。这里的天不仅仅是指自然也同时指“食物”。为什么?古人云:民以食为天。因此,我们的传统节日也基本上是与食物有关。最典型的就是春节。按照最传统的过法,除了放爆竹驱鬼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吃东西了。从年三十开始到大年初三都不可以出门,为什么?在家要把年前准备的好东东全部吃完。那么所谓肥年就指的是有很多东东吃,而瘦年则是很可怜的 。因为大家都要准备很多吃的,因此都很手紧,谁也没办法接济谁,相反还要在过年前要回外债,于是就产生了年关。除了春节以外,元宵、端午、中秋、腊八、小年样样是和吃有关系,难得有个清明节,大家都出门了,可是目的是去扫墓,活人有的吃了,也想着要给死去的人捎些吃的。吃总是一件很大的事情,可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国力的强盛,吃在如今的中国已经越来越算不上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了,而我们的“东节”就这样吃呀吃呀,越吃越没落,越吃越不出门,当然,也越吃越少了。现在除了一些上了年纪的人,知道龙抬头节的人恐怕是越来越少了吧。
  这样的此消彼长,当然得西节东渐。这不是什么所谓的文化入侵,也不是什么国人都崇洋媚外了,而实在是人性的需求,生存需求被满足以后,当然要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与人交往、被社会承认等等这些人性较高层次的需求,改变的又何止是小小的节日?说句题外话,人与人交往的节日说不定以后也会逐渐没落,代之以对社会有贡献的节日,比如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之类的,不知道那个时候还过不过新年。
  严嘉
  过洋节的是商业人还是自然人?
  说洋节兴盛,传统节日没落,这样的说法已经提出好久了。就现象来说,似乎达成了共识,就原因来说,好像还没人想清楚说明白。于是每年春节成了这个话题的高潮期,长假放在那里找不到兴奋点,肚子连“年饱”都不屑于饱,大城市里烟花爆竹给禁掉了,春节晚会又不好玩,百无聊赖之中人们就要把这个问题拿出来叹息一番,并无奈一番。那么到底为什么呢?严嘉先生倒是提出了一个明晰的观点,他说传统节日是跟着天走的,洋节是跟着人走的。这一下,区别立现,他接下去就说明洋节更有亲和力。
  这个解释不能说不通,传统节日的确是根据天时而定的,而离开了农耕生活,老天也确实离我们越来越远了,现在的城市人谁还注意天呢?天都给高楼挡住了,所以人们也就逐渐忘记了天,可是老天也不容你忘记它,它用环保问题、沙尘暴之类的灾难来提醒你的注意。所以天的问题自不待言,这里就不去说了,关键还是说说人。
  回想二三十年前,我们把传统节日过得热热闹闹的时候,其实也并没有想着天不天的,在那时,吃喝当然是一大满足和娱乐,人际关系的联络也是一大节目,晚辈给长辈鞠躬,长辈给晚辈压岁钱,亲朋好友相互拜年,相互送礼,所以也不能说我们的国节就不跟着人走,只不过这时候的人,是天人合一的人,是自然人。每逢佳节倍思亲,血缘关系在这个时候要超过了社会关系,就像有的学者说的,在中国有的是人世,在西方有的是社会。人世与社会,哪一个离人的本身更近呢?
  我不太喜欢在洋节中人与人的关系有角色感,每到一个节日,具有某个身份的人就有了特权,强调出某个片面的意识,比如三八节的女权意识,比如六一儿童节给儿童的怂恿,虽然这两个节日在物质匮乏时代就进口了,我依然怀念它们那时的温暖。而后来进口的情人节,我总是不习惯它那夸张的戏剧性,为什么玫瑰再贵也要买?为什么女孩这天晚上没有男朋友请吃饭也不可呆在家里,否则就太没面子?还有父亲节、母亲节,据说在香港,每到母亲节的前后两天,餐馆爆满,颤颤巍巍的老太太都被扶出来就餐,这是不是很能满足老太太的虚荣心?
  这些洋节总是分着类来过的,总是让这部分人给那部分人过节,不像我们的传统节日是笼统地普天同庆,大家一样地过,没有人与人的互动(如今也没有了人与天的互动了),而做买卖的人都知道,有了人与人的互动,买卖才容易成功,所以商家更愿意炒这些洋节,其分类多,花样也多,非常有助于商家玩概念,做广告,这么一渲染,自然就热闹了。
  虽然热闹,可不想过的人照样不买账,传统的节日虽然寂寞,年夜饭对一家人仍然具有约束力,春运再紧张也要跌跌爬爬赶回家去,拜年照样拜,压岁钱也照样给,普天同庆就算变成了普天同寂寞,大家的心里也还是保留着那一分敬意,因为被高楼挡住的天还存在于我们的心理背景上,我们也不可能忘记自己终究是个自然人。
  刘丽明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网主办
Email: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