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3月14日,我的好弟弟盛炎走了,骨灰安放在澳门凼仔岛。清明时节,我举目南望,心生悲怆。三弟是我们全家的骄傲。他是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教授,是一位语言学家。他精通数国语言。先后到过罗马尼亚、巴基斯坦、美国、葡萄牙、德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讲学或进行学术交流,1991年以后在澳门理工学院语言暨翻译高等学校任校长,直到去世。 三弟1939年出生在五莲县街头镇下官家沟村。由于家里穷,十多岁还没有机会上学,只是跟着我上了几年民校,学着认字,这远远不能满足他求学的欲望,他经常恳求父母送他上学。当时村里没有学校,就在邻村上官家沟上学,一进校门即插班于三年级。1959年考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成为我村第一个大学生。 吃苦耐劳,不知苦累,是三弟的个性。大学上学时仍穿着我给他的旧衣服。1961年我的同事到上海出发时顺便给他捎点东西,同事回来说,你弟弟在上海是一个“特殊”人物。当时我一愣,或许是变坏了?他接着说,全学校只有你弟弟穿着补丁衣服,而胸前戴着“华东师范大学”的校徽,似乎不相称。当时,我每月只能寄给他八元钱,但他还是省吃俭用,节余一部分给父母和家里的兄弟们买些小商品。 大学毕业后,三弟被推荐为出国师资,分配到北京语言学院进修英语,后留校任教,专教外国留学生,并担任系支部书记、教务主任。他一生为国家挣得了大量的外汇,自己家里却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在巴基斯坦工作期间,用节约的生活费买了一架单放录音机,给了我作为礼品。出国在外,他的夫人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独生子在德国留学,一家三口在三个地方常年分居。在生活上勤俭节约,从不铺张浪费。 他知识渊博,不仅精通多国语言,而且还熟悉澳门当地方言。他总结一生的语言教学理论,编辑出版了《语言教学原理》,被列为中国汉语教师必备参考书,在全国高校推广。他主编的《汉语教程》一至八册,填补了澳门公务员汉语培训教材的空白,在葡国也很流行。在澳门工作期间,由于他为澳门回归的三大任务之一的普通话普及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被授予“专业功绩勋章”。 一生德望在,身去音容存。三弟把生命寄托在我们永久的记忆里,他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盛家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