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被传媒直播的战争,把观看者变成了参与战争的第三方。 与看战争大片不同的是,观看者不能那么没心没肺地只是看,他应该要有道义上的姿态,可是姿态也改变不了观看行为的冷漠本质,这就是一个断臂的孩子被记者拍够了照片却没人把他送去治疗的缘故。在看与被看的情境下,一切都被“秀”化了,当我从网上看到人们编出各种搞笑的段子,初时还感叹如今的娱乐劲头真是无孔不钻,后来也觉得并不奇怪。因为越是临近战争结束,这种段子越多,说明观看者在寻求一种补偿,他们发现观看真的战争,损失了看战争大片所得到的悬念满足,巴格达的所谓巷战,是伊军制造的最大悬念,却在关键时刻突然蒸发,嘲弄了人们为残酷的预期付出的担心。 “斩首行动”则是美军制造的最大悬念,至今念还悬着——也许美国是想看看自己与伊拉克周围国家的互动情况,看看还需不需要用萨达姆来做导火索了。也有报道说萨达姆与美国有秘密协议,说布什总统的顾问莱斯日前突然访问俄罗斯,是为了给萨达姆寻找一个逃亡地点,以获取萨达姆停止抵抗。 秘密协议之说,说明人们愿意相信有秘密,秘密是悬念的寄居地,也许大家仍不甘心悬念的蒸发。这个协议如果真的存在那就太愚蠢了,布什有必要把事情做得如此有把柄吗? 我认为釜底抽薪不会是美伊双方当初所情愿的,火上浇油才符合他们的需要,通过媒体把“斩首”这个概念渲染到极限,这才是布什与萨达姆之间无形存在的共谋。萨达姆需要战争危机来缓解国内矛盾,巩固自己的地位,美方也需要把他妖魔化,使他“强大”到不愧为值得一打的目标。美国那么多的探子,难道不知道萨达姆的内囊已空了吗?当一个人的权威已经外化成了无数的雕像,无数的财富,以及100%投票拥护的权力真空时,他还能有什么杀劲?萨达姆公开与隐蔽的敌人是如此之多,以至于要以假乱真地活着,所以假萨达姆和真萨达姆其实没有区别,都是一个虚幻的假象,一个死去的驱壳,一个权力的纸老虎。 “斩首行动”把萨达姆个人树为靶子,不过是中国古代“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做法的变种,借打萨达姆来威慑或号令他们想要号令的国家和地区。这种有无数道理、无数前提以及无数观众的战争行为,算不算超现实主义大师布希亚所说的那种“恐怖主义理性化”呢?通过理性的操纵,让话语权在交战双方和第三方之间轮转,使得任何悬念和道理都不再纠结于一处,由此消解了战争内在的剑拔弩张。 □刘丽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