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山东 体育 理财 休闲 娱乐 健康 女性 人才 房产
 
 
青未了 人间 读书 生活广记 精选连载 文学圈
市井 小小说 故事新编 新作 专栏 青未了论坛

我看艺术电影


来源:   
2003-04-29

  在精神享受上,我和父亲有一志趣相投之处,都是铁杆影迷。不同在于,我纯粹是个看客,可父亲呢,电影曾经是他的事业——先别张嘴,他可不是什么影星、导演——他在青年时代是村里的电影放映员,曾在镇文化站组织下,在各村巡回放映过电影。我从小就在视听艺术中耳濡目染,除了村里放电影时,能颇荣耀地坐在电影机旁边,故弄玄虚地“操作”机器外,还坐在父亲的那辆破自行车的大梁上,跟着他“巡回演出”过。记起无数个星光满天的深夜,露天电影散场后,父亲那辆破自行车前面驮着我,后面驮着电影机、电影胶片,爷儿俩一路说笑骑车回家的情形,感觉那真是童年一种莫大的幸福。不同还有,父亲至今还迷恋枪战、武打,我却已经对那一套嗤之以鼻了,当战争片、警匪片、爱情片、武侠片、科幻片统统看腻的时候,我的目光锁定在艺术片上了。好比吃腻了鱼身子,改吃鱼头了。
  我对艺术电影有一套自己的看法。所谓“艺术片”,就是你看一遍看不懂的电影,以及各种传统电影之外的类型片,比如着重于某种形式的肆意渲染的东西。艺术片是一种应该用“第三只眼”去瞧的玩意儿。它拒绝你传统意义上的“看懂”,它拒绝千篇一律的从头到尾在讲一个故事的陈旧模式。你在艺术电影中欣赏到的不再是单一的故事情节,更多的是一种意识的流动,是人物内心世界的裸露纷呈。它最喜欢用肢体语言——即表演与你交流。空口说白话,哪有一个媚眼更具魅力?
  因此,我在《花眼》中欣赏诗意的叙事;在《周渔的火车》中观看音乐MTV;在《开往春天的地铁》中学习与人交流;在《苏州河》里目击阴谋之于爱情;在《英雄》中非常纯粹地去玩味优美的画面;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回忆成长;在《寻枪》中看到自己面对整个世界的焦躁之情;在《北京乐与路》中目送理想的幻灭;在《卡拉是条狗》中发现象征,卡拉是谁家的狗呢,是我们越发麻木的热爱生活的那种激情;从头吵到尾的《我爱你》,将婚姻生活中的磕磕碰碰演绎到极致,你感受到的是前所未有的真实;《像鸡毛一样飞》是拍给诗人看的片子,是孟京辉早期诗人梦的终结,我和他同样缅怀那个属于诗歌的时代……
  内地所谓“艺术片”,都是商业味道十足的借鸡下蛋的产品。有所谓“为艺术而艺术”精神的导演们也都是在商业电影的外衣下,阐述他要表达的东西,所谓做体制内的“大师”。艺术电影的前途,好像还是应该拉近与平民的距离,尽量去找寻一种雅俗共赏的表达,《霸王别姬》之后,陈凯歌就找到了那种表达,非常成功地《和你在一起》了。
  张超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网主办
Email: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