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山东 体育 理财 休闲 娱乐 健康 女性 人才 房产
 
 
青未了 人间 读书 生活广记 精选连载 文学圈
市井 小小说 故事新编 新作 专栏 青未了论坛

不与油子为伍


来源:   
2003-05-23

  等我很迟钝地听到电视剧《走向共和》引来各方面议论,决定去看它的时候,“李鸿章”和“慈禧”已经“死”掉了。我看的那一集,正演到一个女记者在跟孙中山说废话,女记者拿腔拿调的,孙中山也拿得很,颇叫人不耐,就转了台。第二次,我决心好好看,又碰上这个女记者,这一次是在跟段祺瑞的部下拽来拽去,一个要抢拍新闻照片,一个不让拍,两个人拽的时间也忒长了一点,我就想这部电视剧的节奏肯定有问题。不过往后看到袁世凯的戏,节奏又很好了,孙淳演的袁世凯,的确如他所说“越演越过瘾”,可是过瘾得有点自炫,这个袁世凯居然把肚子里所想如何诿过于黎元洪的那一套阴谋,原原本本地灌输给段祺瑞,这是当事人的做法吗?哪一个顶尖人物如此直白,而不是深不可测的?可见编剧太想过解释历史人物的瘾了,女记者这个角色大概也是为解释而设的,有她在旁边探索人物动机,不能不使事件发展的神秘以及人物性格的张力有所损失。后来我又看了几集,大体上知道了这部电视剧的观众为什么是“三高”了,普通老百姓会觉得它悬念不够。
  有人说,这部电视剧的成功是全新历史观的胜利。当然这个“全新”也并非真正的新,早在20年前学术界就为李鸿章刷新了“卖国贼”的骂名了,可把学术成果普及到圈外,给李鸿章、袁世凯一个公道的评价,仍然算是突破了一个禁区,为此才引起公众的争论,有了较大的反响。但是有这些反响就说明电视剧成功吗?我想不是的,这不过是电视剧的卖点而已。从我来说,早二十多天我就从网上看到议论了,但是我没有受到吸引,我根本不觉得这个因素能构成一部电视剧的吸引力。
  如果我对李鸿章的真相感兴趣,我宁愿直接去看相应的历史资料和学术文章,看电视剧,我不会求真,只会求假,以享受虚构的快感。比如取得巨大成功的《雍正王朝》,我是不会拿它跟历史较真的,编剧把雍正弄得像个英雄似的,满足观众的英雄幻想,也很好。拿电视剧给观众上历史课,总是吃力不讨好的,因为我们明明知道在电视剧与史实之间隔着这么几层:一层是编导对史实的理解,一层是他们对史实缺失部分和细节的想象,还有一层是他们为了做成一部戏必须添加的作料,理解是否清澈?想象是否逼真?作料是否自然?都是问题。如果没有很大的才气足以消化巨量的史实,并提升史实进入精神领域,不如按照畅销的模式曲解历史吧,那才是媚众的坦途。
  不过也正是因为《走向共和》的吃力不讨好,使它获得了剧外的成功。我关注它,是因为看到了一篇报道,投资人刘文武的一系列做法很特别,他选的是清末民初、没有多少人写过的一段历史,找的是从未写过电视剧的专业编剧,起用的是从未拍过电视剧的导演,演员也是重实力不重名气,有的演员还是反其道而用之……总之,他走的是没有多少模式好依靠的路子,我认为他不与油子为伍,这一点难能可贵,所以这部戏有不少出彩的地方,也有太多捉襟见肘、不圆滑、不流畅的地方。
  □杜卫平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网主办
Email: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