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翻小儿四年级语文课本,见一课载有古诗两首,其中一首是唐人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由此联想到此君的另一首诗《剑客》:“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试君,谁有不平事?”贾岛善写荒凉枯寂之境,颇多寒苦之辞,《剑客》是其少有的“痛快”之作。读此二诗,一般会把作者判若两人。但两者都说到了“隐者”。 综观古今中外,不乏隐者,且隐者大都怀有大才。“隐”是一种术,一种生存方式。是韬晦,是迂回。回头再说那位剑客,之所以称为剑客,是因为他首先是隐者,不然,怎么会十年磨一剑呢? 古时名隐如林。先说陆通,他是春秋时楚国隐士。人说陆通是大隐士,可在我的标准里,属小隐。当孔子周游到楚国时,他曾佯狂行歌,并对孔子的言行提出批评,还劝戒孔子一道归隐,后来他自己隐居于峨眉山。 要说诸葛孔明,我认为他是中隐,隐于市间。他在南阳隆中的卧龙岗上,耕种、研习,又与智者好友频繁往来。刘、关、张,一顾不遇,再顾不见,三顾知遇。之后就有火烧博望、新野,打得曹兵鬼哭狼嚎的一鸣惊人,再后才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大成。 说起太公姜尚子牙,应是大隐,他曾在朝,但不遇、不逢时,直到八十岁还在渭水闲钓,但终于钓到了西岐周王,可谓久旱禾苗逢甘雨,于是有了大周八百年的基业。 □李洪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