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山东 体育 理财 休闲 娱乐 健康 女性 人才 房产
 
 
青未了 人间 读书 生活广记 精选连载 文学圈
市井 小小说 故事新编 新作 专栏 青未了论坛

“吃了吗”


来源:   
2003-07-19

  早上起来擒着蓝子去菜场,楼房拐角处遇见邻居去晨练,习惯地递上一句:“吃了吗”?对方欣然回答:“还没,您呢?吃了?”“还没。”这边也答。于是双方欣欣然。
  “吃了吗”,有一位上便所,见到熟人习惯地问。“还没呢,您吃了?”另一位也习惯地答。而后两位都意识到什么,哈哈大笑。这是中国相声段子里的一个笑话,你一听,就知道是二十一世纪前,在大杂院里发生的事儿。而今发生地点状态不一样了,我请您听一个新段子。
  我儿子刚刚考上大学,专业属万金油,学计算机的,这可对了他爱玩儿的撇子,每天泡在机子上面十来个小时,说是学习,其实是聊天、浏览、打牌、无所不作。而聊天是最习常有趣的事情。聊时间长了需要吃喝拉撒怎么办?系统上装上个QQ,就可以离开的时候打到自动聊天程序。儿子因在机上泡的时间过长,有时当然要做些这类的工作,于是设置了一句自动聊天的话语:“小样,你以为你上了线我就不认识你了”。
  结果有一天,一个朋友找他聊天:“大仙,你好吗?”
  “小样,别以为你上了线我就不认识你了……”我儿子吃饭去了。朋友一愣:“少来,最近如何?”“小样,别以为你上了线我就不认识你了”。“没完了。”“小样,别以为你……”“我cao。”这位同学终于明白了怎么回事,笑得天翻地覆。
  另一位同学的设置涉及了我们的主题:“吃了吗”。同样的事儿重复发生:我儿子向同学网上问好,对方回答:“吃了吗”?我儿子答:“没”。对方又问:“吃了吗?”我儿子回答“午饭吃了”。对方又问:“吃了吗”?我儿子急了:“都拉出来了怎么还问”?对方继续在问“吃了吗”?我儿子恍然大悟,这家伙忙不过真的吃喝拉撒去了。
  前两天两位网友在网上的谈话我觉得挺有意思。一位说“有空来我这里流窜流窜”,另一位说:“我到处流窜,我在课堂上讲你的作品,学生听不懂。”
  这里须告知的是,两位网友我都认识,一位搞写作的,一位当老师兼搞评论的。我认识他们其实是认识他们的作品和文章。他们在文章中都板着脸,在网上竟然这么随意地说话,和在文章里完全不像。人的多面性?看见他们聊天,我一下子想像出那位老师:讲课,并口干舌燥,并一脸无可奈何。学生们仍一脑门子糨糊,不知讲的什么。倘若这时,你问一句,吃了吗?他们一准儿齐声回答“吃了,但没嚼烂”,或者反问老师:“您不也吃了?是反刍没弄好?”
  我在这里说笑了,其实只为了表达一下“吃了吗”这个短语由亲切到调侃,到旁敲侧击,到暗喻,到反复、到气指颐使的多重含义。
  □孔砚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网主办
Email: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