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卖肉,有什么不可以? 一不招惹是非,二不犯法,从事正当行业,有什么不可以?为什么要吵得沸沸扬扬?还是那句老话在作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了书干什么?“学而优则仕”。如此而已,岂有他哉! 自孔孟以来,中国的文人一直在“儒”学的熏陶之下。这种熏陶的结果之一就是:文人最爱自己的“面子”,比什么都重要。“有辱斯文”是面子,“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尤其当众“出丑”更是面子。能帮我遮丑的,是最贴心的朋友。有几个文人能做到“闻过则喜”?而“文过饰非”倒是常见。民间有句话:“人家是有脸面的”,说明此人档次高,“有头有脸”。普通人,尤其温饱无着的,不讲脸面;还有,破罐子破摔的,“爱怎么着就怎么着”的,更不讲脸面。为什么?没法儿讲。所以,“脸面”需要物质条件做基础。但,文人,再穷酸的“秀才”也要脸面,譬如,孔乙己。在孔乙己看来,面子不是自己的,是文人的,是圣贤们的。所以,维护我的脸面就是维护圣人的脸面,这是大事。 遣词造句,写字或用字,时有疏忽。文人们自己叫“笔误”。不能说是“错”。写错、用错同“笔误”是两码事。自己发现了,改了就是。如果别人提出来,“感觉”就不一样,叫“丢面子”。于是就有“打字员打错了”,或文秘“抄错”了,等等说法。现在又多了一种新说法,电脑汉字输入软件有误,叫“电脑误”。 有人将反腐败的矛头指向了学术界。不得了!于是有某负责人出来讲话,“学术界是一片净土”,而且是历来被“公认”的。说,不能使用“学术腐败”这个词儿。自然遭到更多的批评。自讨没趣,弄了个大红脸,不吭气了。 大学毕业生卖肉,了不得了!吵得沸沸扬扬。为什么?原因之一也是“面子”,“有辱斯文”。卖肉的,三教九流,同文化人不能沾边。记得上世纪80年代,曾有过一个副教授,学机械的,退休了,在街上摆摊修表。也吵嚷了好一阵子。这位副教授很恼火,对记者说:“我招谁惹谁啦?多管闲事!” 劝告人们,扔掉“面子”。踏踏实实地做事,堂堂正正地做人。只要对社会有益,自己愿意干,尽管干去。不要听别人那些闲言碎语。谁能断定:未来的优秀企业家不是从普通劳动者中诞生?但是,可以断定:优秀的人才、成功者绝对不可能是只看重自己面子的人! □张基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