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是孩子的天使,我一直这样认为。所以从出生到现在,儿子的玩具已不计其数,大到几百元一辆的遥控赛车,小到几角钱一只的小昆虫,玩具和书籍一样早已成为陪伴儿子成长的最好伙伴。看着散落在房间每个角落的各种积木、模型……我在想,我的童年是玩什么过来的呢? 儿时的玩具成为回忆童年的惟一线索,顺着这条线我回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最后一年。一岁之前我最亲密的玩具便是自己的手指头和小脚丫,妈妈说,是它们让我生命中最初的那段时光有滋有味。我能忆起的年月已到了六七岁时,那时陪伴我最多的是泥巴,那种在街边、在院子里随处可见的泥巴。那时的孩子有大把大把的空闲时间,夏天天长,穿上短裤背心就有一身的轻松,让你有足够的心思把一块泥巴玩出千百种花样。 我家小院里有棵槐树,树下一水泥方桌,在清凉的树阴里吃午饭是一件很惬意的事,饭余的石桌就成了我们几个家伙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我们闹着嚷着和泥倒水,像妈妈和面一样,把一砣泥巴侍弄得恰到好处,软而不黏,硬而不干。 然后,我们发挥小脑瓜的最大想象空间,挖掘着一共也没见过几次的汽车模样,造轮子、车头、车厢……当然,我们俨然都是行家里手了,打造一辆泥巴汽车并不需要花费太长的时间。造坦克、盖房子、做小筐小篮什么的,没有能难得住我们的。通常在造完之后,会有一个简短的评比会,我们争得面红耳赤,丝毫不亚于现在的大专辩论会。因为这关系到晚上捉迷藏谁是头儿的大事。更多的是不知不觉中,树影早就挪到东墙上,谁家的妈妈大声喊着“吃饭啦”,大家便扔下泥巴作鸟兽散。等第二天中午妈妈拾掇饭桌时,我们的杰作早已干成了永恒。比较而言,现在的陶艺不过如此。 除泥巴之外,沙子、贝壳、冰棍棒、木陀螺、萝卜灯、知了壳、狗尾巴草甚至马蜂窝都曾经让我们神魂颠倒。我对七岁的儿子说起这些,正组装着迈克佐德的儿子听得入了神,羡慕地惊呼:“哇噻,你们那时真好,你们竟然可以玩泥巴!” 是的,充实我们童年的就是这些不用花钱的玩具,而在这些玩具的亲手制作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什么是创造,这是现在的孩子无论面对多么精致的玩具都无法感受的乐趣。 的确,玩具之于孩子无所谓贵贱,也无所谓精良还是粗糙,都是一样可爱的天使。 □192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