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山东 体育 理财 休闲 娱乐 健康 女性 人才 房产
 
 
青未了 人间 读书 生活广记 精选连载 文学圈
市井 小小说 故事新编 新作 专栏 青未了论坛

女编辑·男编辑


来源:   
2003-06-30

  从20世纪50年代就不断在报刊上发表点小文章,所以认识的编辑自然也就有一些。不过那时见面的机会不多,许多人相知而一直未见过面,还有一些是连姓名也不知的,因为那时编辑联系作者常常只盖一个公章,并不署名。等到新时期,自由一点了,才见了面,各自鬓发斑白矣。这几年我还常写点短文,寄给报纸副刊。这免不了还是同编辑有联系。我发现现在的编辑女的多了,年轻的多了。偶有编辑来电话,一听,清脆的女音;可以判断出,二三十岁,或三四十岁。还有的,知道姓名了,有熟人来往,问候一下,对方说:“她正在休产假,生了个宝贝儿子。”我一想,我的小孙子都十一岁了,这编辑,她才多大?她不简直也是……也是个小孩子吗?这么一想好像对那编辑不大恭敬,可是年龄的悬殊,使人难免有这种联想。当然编辑里的青年男士也不少,但在比例上似乎要小一点。
  但是,近七八年,我所交往的报纸副刊编辑里也有一位男士,一直坚守他那一个摊子。我与他通信不少,但我没见过他,也不知其生平。他在给我寄样报时总是剪下我的文章,夹在另一张完整的报纸里,而不是如许多编辑只寄一张或两张报纸来。我明白,这是老编辑的风格。这种做法虽然年轻编辑也用过,但极少,我只见过一两个人用。这种寄法,给作者一种受到重视受到尊重的感觉。不过,有许多编辑是不以为然的。现在,有些编辑部已不寄样报了。也许现在文章重复发表,电脑又便于保存原稿,所以才这样的吧?这也自有其合理性。
  上个月,我又收到我说的这位编辑寄来的样报。样报有两三份。这也是他的惯例。但看过各张,并不见有我的文章。这时我才发现报里夹着他的一封信。他在信上说,明天,他就要退休了,从此离开编辑部。所以,这是他写给我的最后一封信了,也把近几期的副刊寄赠留阅。他的信里还夹着他的一张名片,名片上原只印着他的工作地址,也即报社。现在,他在背后写上:“赐教处”厦门某街某楼某号。所谓“赐教处”,当然就是他的家庭通信地址,这是有点年龄的人的客气说法。他是干到最后一天的男士老编辑。我觉得他写信时颇有点黯然。我即时向“赐教处”写了一封信。我也黯然了。
  □李国涛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网主办
Email: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