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最不爱听母亲念那套女儿经,总嫌她唠叨,可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阅历的增加,再听母亲的话,却觉得是那么养耳。 母亲经常讲的是木碗的故事。说从前有一个媳妇,当家做主后,就把她的婆婆从上房搬到柴房,还把门上了锁,只有吃饭的时候,用木碗送去凉了的剩饭剩菜。有一天,上学回家的儿子玩到此处,发现了这个秘密,母亲的所做所为,都被他一览无余。时隔不久,这孩子放学后就去雕一块木头,他的母亲问他你做这个何用?他就说等娶了媳妇后,给你们用,因为奶奶现在只有一个碗,你们老了就得用两个。这个母亲意识到了自己的错,带着儿子到柴房打开门,双膝跪在婆婆面前认了错,又把老人搬回了上房,早晚问安。从此世代袭孝,传为佳话。 母亲说养儿育女,不在跟他们讲的道理多少,关键在于你们自己平常所作所为,因为今天的你们就是明天的他们,这是不变的死理。 为人妻为人母后,婆婆那套媳妇经,也让我听得心悦诚服。 婆婆讲:家庭和不和,关键在一个忍字上,夫妻朝夕相对,难免有参差不齐的时候,忍不住就会搞得家里天翻地覆,感情也会越来越生,让老人受累,孩子遭殃。 母亲婆婆都已是七十多岁的人,虽都不识字,可她们的这些道理都是一生经验的积累,也都是她们一步一步走过的历史,听起来简单,用起来却觉得那么深奥。虽然时代不同了,生活方式也改变了,可万变难离其宗啊。 □语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