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的最后一年,我考入了镇上的重点初中。学校离家 9里地。家里没有自行车,上学需来回步行18里路,我心底里打怵, 没敢讲出来。我感觉到父亲母亲也在悄悄地为此发愁。 距开学还有8天。下午父亲骑了辆崭新的自行车喜气洋洋地回家 来,一边下车一边喊我:“雪,咱家买车子了,海燕牌的!”开学前 的8天里,在母亲的帮扶下我学会了骑自行车。 后来才知道这辆 海燕牌自行车还真是来之不易。它不仅花掉了父亲接近半年的工资, 还迫使父亲做了一件有违秉性的事———“走后门”。父亲听同事说 厂里刚来了两辆自行车的配给票,就去供销社买了一条“大前门”, 忐忑地去走厂长的后门。父亲红着脸讲了我家的实情,厂长很痛快地 批给他一张票,却死活不收父亲的“大前门”,我心里清楚清高、木 讷的父亲去求厂长需要多大的勇气。 高中一年级上学期,我因病休学两个多月。返校后,功课跟不上, 学习很吃力。期末考试名次由原来班里的前十名落到后十名。我回家 哭着对父母说不想上学了。父亲知道了原因,把我拽到“海燕”旁边, 愤愤地说:“看看这辆车子。知道当年我为什么买‘海燕’不买‘金 鹿’吗?我就是希望你能像海燕一样,不管遇到多大困难都要勇往直 前。”沉默片刻,父亲又严厉地命令我:“把高尔基的《海燕》背三 遍,大声背。”自小,父亲就教我读《海燕》,买自行车也买“海燕” ,我终于明白了他的苦心。 此后,每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我都会这样想:我是海燕,是父 亲的海燕。我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考上了大学。 海燕自行车从此退出了我的生活,但我心里总是心存感激,真想 说一句:父亲,谢谢你,也谢谢我们家的“海燕”。 □陈艳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