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长假,正是新人嫁娶的良辰吉日,如今的婚礼更加个性化,
但在10年、20年、30年……前的婚礼上,新人们如何表达自己的浪漫
呢?听听这些婚礼上的甜蜜记忆吧——
旧式婚礼
□文一车
娶俺三婶子的时候,我爬到铺满新席、新被、新褥子的床上,翻
来覆去地折腾,要找一把“小剪子”。三婶好生奇怪,闹不清我要唱
哪出戏,就塞给一把糖哄我:“哪有什么小剪子啊,想玩的话,过两
天,我买一把给你!”我说:“前些日子,俺三叔不是上你家送了两
次吗?还是给我一把吧。”众人这才明白,我说的这“柬子”不是那
“剪子”。原来,送“柬子”是俺这里订亲的一种风俗,还分为大柬
子和小柬子呢。
庙会上俺三叔与未来的三婶见面后,觉得顺眼,就用手巾包着“
见面钱”,交给对方,准三婶也愉快地收下了,俗称递手巾,算是开
始了订亲的序曲。
接下来三叔就迫不及待地将备好的礼品、衣服、化妆品之类,用
“包袱”裹着,“抬盒”抬着,送到女方家中,称做送“小柬子”,
使订亲进行曲渐入佳境。订亲的高潮出现在送“大柬子”上。送“大
柬子”的订亲,准确地说,是确定结婚了。
俺三叔经过一段时间与准三婶的亲密接触,就忙着请人“查日子”
,写柬子。那柬子用红纸写成,上写着结婚日期,用何房屋,怎样支
床、双方亲朋“忌讳”的属性,出嫁时新娘“上头”的时间,上、下
轿、坐帐的方向等等,反正是挺复杂的,一式两份,称“年命帖”。
择了黄道吉日,再次把备好的礼品和写好的柬子送到女方家中。礼品
分四六八色,也就是四、六或者八身衣料,还有肉、点心数斤,活鸡
一对,鱼一对,化妆品一宗,艾一对,葱两根,筷子一把。
送衣料、肉、点心、鸡、鱼、化妆品我都能理解,写柬子、送艾、
葱、筷子就有些深奥了。奶奶对我说,那是为了吉利,艾一对是恩恩
爱爱、葱是盼着生个聪明的娃娃、筷子当然是快生贵子了。
也许就是因为鸡、鱼的事,惹得奶奶好些日子不高兴,说是对方
家里不懂理,该退的没退,不该退的退回来了,还说俺三婶的娘家,
看不起俺家。原来这七色八色的东西,女方不能全部留下,要退回来
一些才行。鸡应该退回一只,意为两家都有“吉”,鱼也应该退回一
条,是“两头对眼”的意思。三婶的娘家没有退鱼,退的那只鸡竟只
剩了一只眼!
三婶过门后也觉得婆婆的脸色不对劲,就用库存的喜糖贿赂了我
好几次,才从我嘴里得知确切情报,随后火速搬来了俺三叔的岳父岳
母大人。岳父岳母们先是赔礼道歉,酒过三巡以后,才细说缘由。
原来,礼品、柬子送到以后,要放到天井当中,让全村的姑嫂大
娘、大姑娘、小媳妇参观浏览。三婶的家里人一边要喜滋滋地听村里
人对这些礼品的夸赞,一边还要忙活着招待亲朋好友,也因为退礼要
求太严格,太繁琐,就把退鱼的事给忘了;至于鸡的那只眼是怎么回
事,确实想不起来了,只记得有几只鸡在那边悄悄斗仗,没能引起重
视,更没想到伤势如此严重,怪也只能怪那些好斗的公鸡了。后来俺
三叔的岳父又单独来了俺家三趟,喝了四场酒,喝光了我爷爷的六瓶
陈年老酿,俺奶奶才原谅了他!看来这问题也太严重了。
因此,二十年后三叔家的大华兄弟订亲,送柬子的时候,三婶给
大华列了个清单,大华的媳妇家照单退礼,方才退得圆满,顺利通过
了我奶奶的验收。不过这时候的送柬子,纯粹成了走过场。真正订亲
的时候,到酒店摆了两桌,给了女方“三金”,还另加9999元呢。
现代结婚誓词
星期天朋友结婚,现场气氛无比热烈。当司仪准备宣布开始婚宴
的时候,娘家人递上了一纸结婚誓词,要求新郎官当众宣读。几百名
宾客齐声叫好。于是,大家都支起耳朵。意外的是,朋友的结婚誓词
一点都不庄重,反而把来宾逗得哈哈大笑:
各位父老乡亲,今天,是我和妻子新婚大喜的日子,历经了几年
你追我赶的辛苦,今天的结合真是来之不易。所以,为了牢记这个美
好时刻,珍惜这段美好姻缘,让老婆的家人放心,也让各位亲朋好友
放心,现在宣誓为据:
第一,坚持老婆的绝对领导。家里老婆永远是第一位,孩子第二
位,小狗第三位,我第四位。
第二,认真执行“四子”原则,对老婆像孙子,对岳母像孝子,
吃饭像蚊子,干活像驴子。
第三,爱护老婆,做文明丈夫,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笑
脸迎送冷面孔。”
第四,诚心接受老婆感情上的独裁,“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尤
其不能跟陌生女人说话。当然,问路的老太太除外。
第五,坚持工资奖金全部上缴制度。不涂改工资条,不在衣柜里
藏钱。不过,每月可以申请领取500元零花。括弧,日元。
第六,积极响应“六蛋”号召。只能看老婆的脸蛋,出门前要吻
脸蛋,睡觉要贴着脸蛋。老了,决不能喊她“变蛋”,老婆骂“混蛋”
,我就是“软蛋”。
此时朋友早乐红了脸,新娘子捂着嘴,也笑红了脸。 (时进)
赤脚医生的新式婚礼
□若荷
在乡下,最热闹的事儿莫过于看人家娶媳妇,村里人把这叫做看
喜。我家搬去的时候是秋天,正巧有户人家给儿子娶亲。那家的儿子
是队里的赤脚医生,周围几个山村谁家有了大病小灾都请他去看。
赤脚医生也就二十一二岁,细挑的个,面孔粗犷俊朗,脾气更是
宽厚温和,经常见他身背药箱走村串户。有时也给我们这些小孩子打
预防针,撵得小孩子满场院跑,鸡飞狗跳。打完针,他会趁我们泪迹
未干的时候每人发给几粒五彩的糖豆,所以我们对他既害怕又喜欢。
不过,赤脚医生的婚事却不是靠了媒妁之言。新媳妇的娘家就在
邻村的小田庄,她曾是村里战山河突击队里有名的铁姑娘,因为那年
上山修梯田扭伤了腰,是赤脚医生用几根小小的银针为她针灸治好了
病,才悄悄“好”上了的。
赤脚医生有文化,去城里培过训,所以也学城里年青人的样子,
举行的是新式婚礼。听说是新式婚礼,村里的人们非常震惊,尤其是
年青人。他的这一决定,给小小的山村带来不小的震动。
新式婚礼就是当年所提倡的移风易俗、新事新办,是新生事物。
新媳妇过门,不坐轿,不乘车(小推车)、不礼乐吹打,不要婆家的
彩礼,也不用娘家太多的陪嫁。三表新的铺盖一床,镢头铁锨各一把,
掀把上缀上一朵大红花,娘家哥哥扛着,本家嫂嫂陪着,一条弯弯的
山道步行着就过了门。进了洞房,也不受旧礼的约束,比如拜天地,
比如盘腿坐床。新媳妇尽管和看喜的女伴自由地咬耳说笑,大方的还
要走上前去,替爬进新房的小孩捏一把鼻涕——只这么一个动作,就
把我的婶子大娘们吓着了,连连跺着小脚道:“啊哟,这样的举动,
我们那时的媳妇可敢吗?!”整个过程比旧式婚礼简略多了!
直到黄昏,新房里红烛点起,赤脚医生才在人们的簇拥下走进屋
去。胸配红花的他显得非常拘谨,灯影里的新媳妇却更加妩媚了。这
时,两个飘着花白胡子的老人走了进去,一个干部模样的人也进去了
——这大概就是司仪了。等老人在八仙桌两边正襟坐定,司仪从口袋
里取出一本小册子,打开,面向墙壁上悬挂的毛主席像,举拳过耳,
高声念道:“……不要吃老本,要立新功……”,此时的赤脚医生和
新媳妇早已并肩而立,郑重地举起拳头,一字不漏地跟读:“……不
要吃老本,要立新功……”
从此,只要不打预防针,我们就喜欢跟在赤脚医生的身后,一蹦
一颠地冲他唱童谣:“花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媳妇娶进
炕头上,把娘背到后山上……”直唱得本就腼腆的他脸涨的通红。其
实,赤脚医生在村里是有了名的孝子,那时他的母亲也还年轻,刘海
齐眉,脑后绾着个乌黑油亮的发髻,一缕剪发抿在耳后,还不到被儿
子背到后山去的年龄。
集体婚礼
□黄达
结婚乃人生中的大喜事,那种让喜做伴让福成双的美好滋味至今
让我挥之不去。
婚礼的操持此一时彼一时,早先结婚可不像现在。二十多年前我
结婚时,大摆筵席,就是铺张浪费。那个时候,我家还住在小垣坞矿,
我爸也刚从学校调到了党委办,矿党委办胡书记对我爸说:“黄主任,
眼下矿里小青年结婚相互攀比,大办筵席敛财,这风气很不好,你家
义古结婚能不能移风易俗,给全矿青年带个好头?”
于是我爸对我说,我又对我的未婚妻说,对我的岳父岳母说,接
着我又游说我的几位要结婚的同学:咱们也革命一把,不请客不收礼,
举行集体婚礼怎么样?
我的未婚妻,我的几位要结婚的同学一拍即合,商定在五一劳动
节的时候,把各方亲友邀请到学校大礼堂里,举办一场集体婚礼。
为了搞好这场别开生面的集体婚礼,我们绞尽脑汁准备节目,其
中就要跳一个《婚礼圆舞曲》。在一个音乐舞蹈教师的指导下,我们
几对新人的脚步准确地踏在3/4节拍的优美旋律上,我们的青春身影
随着乐曲翩翩起舞。为了跳好《婚礼圆舞曲》,我们在规定的习舞时
间里认真跳,回到家里,我和未婚妻嘴里还哼着乐谱,自觉地继续操
练。
经过精心的策划准备,我们的婚礼举行得异常轰动,一时间成了
小乌垣矿职工家属嘴上的美谈。那天来贺喜的人们祝我们新婚大喜,
我们新郎新娘也抱拳作揖:“同喜同喜!”我们的集体婚礼,最后成
了广大亲友们的狂欢节。
贺喜的同龄姑娘小伙在婚礼上没闹够,追到我们的“洞房”里来
闹。一个“过来人”用麻线吊着苹果,站在一张方凳上,让我和我的
新娘咬,正要咬苹果时,主持人把苹果往上一提,我和我的新娘扑了
个空,友好的恶作剧引出一阵欢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