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学时代是在鲁西南的县城度过的。那时候我住校,同位走 读。时间久了,常听同位提起在县城中心大街摆摊卖胡辣汤的一位阿 姨,汤做得好,价钱也便宜,两毛钱一碗。同位特别强调说,阿姨的 声音特别得温柔和温暖,不论对谁,她都像对自家的孩子一样地热情 和疼爱。 后来,有几个晚上,我因为需要加班做数学题,和同位一起回家 借宿了几回。有机会和同位一起享受了胡辣汤的美味。朦朦胧胧的夜 色里,远远就能望见白蒙蒙的蒸气翻滚着,从窗口扑向大街。离包子 铺五米左右的一个墙角,摆着两张长条小桌,几只马扎上坐着几个孩 子,每人一碗胡辣汤。小摊没有灯,一切都在模模糊糊和朦朦胧胧里。 汤很稠,是用面筋、海带、花生、豆腐丝、玉米糊糊等做成的, 桌子上摆着一瓶醋和一瓶胡椒粉,根据个人的喜好自己添加,那种感 觉有点像过年。 阿姨的声音是小摊的招牌。既有对刻苦学习的鼓励,也有对考试 失误的安慰,还有对吃饱穿暖的关怀。去过几次之后,我还发现了小 摊的几个与众不同的特点:虽然夜色朦胧,但阿姨能够辨别得出每一 个孩子的声音和特征,有的还能叫出小名;每一个孩子吃完离开的时 候,阿姨都要特别提醒带好东西,尤其是书包和书,并特别嘱咐路上 要小心,上课要专心。 许多的孩子都是在胡辣汤的温暖里考上大学走出小镇的。工作以 后的日子里,济南的街头也有胡辣汤在卖了,大多也是老家的那种, 但却分明少了一种温暖。 记忆深处,胡辣汤分明连着一种甜美的乡音,一种母性般的疼爱 飘在寒冷的夜色里,给人以温暖,给人以光亮,给人以希望,给人以 诚信。 □何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