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先生是我中学时的语文教员。吴先生原是大家闺秀,又是曲师 大的高材生,端庄娴雅,彼时已近知天命,我们都尊称她为先生。课 堂上的吴先生如行云流水,挥洒自如,每堂课都很生动,且每次都能 让自己、让我们入得其境。这里面也包括那堂《梁祝》的欣赏课。 当时,学校的教学设施不完备,还没有语音室,像是这种欣赏课 是不能开设的。吴先生却坚持给我们开了,就在我们的教室里——— 用一台简单的录音机、一盒旧旧的磁带。在时而婉转低回、时而高亢 激昂的乐声中,在吴先生声情并茂的讲述下,我们明了了那个惊天地 泣鬼神的爱情故事,我们透过吴先生盈盈的泪光也恍惚看到有两只蝴 蝶在翩翩起舞。 从那时起,我真正喜欢上了《梁祝》。我想,吴先生也是喜欢《 梁祝》的吧。现在想来,彼时讲台下不知愁滋味的少年人又怎会真正 理解真实的爱情呢。比如吴先生的故事。 吴先生的爱人王先生是我们的哲学老师,他们是大学同窗。他们 的故事就像小说中描述的寒门才子与名门淑女的爱情故事。吴先生娘 家是济南的名门望族。王先生来自潍坊的山野乡间,家境贫寒。两人 冲破重重阻力才成就了一段才子佳人的佳话。尽管婚后生活一直简朴, 可在吴先生的脸上总是能够看到幸福的笑容。 未更世事的少年不知道什么是幸福。若干年后,千里之外的我无 意看到家乡晚报上吴先生的一篇文字,幸福与欢乐跃然纸端,字里行 间充溢着女性的满足感。 吴先生患糖尿病住院,医生嘱咐要少吃面食,多吃些五谷杂粮。 当时医院的食堂还挺简陋,不像现在医院餐厅伙食丰盛,花样繁多。 吴先生只有一个女儿尚在读书,这样只能是王先生每日做了饭送到医 院去。每日里都要熬些小米粥、做些清淡的小菜,每餐的主食则是用 小杂粮磨的面做的窝头。那时候市场没有现在这么活跃,没有卖窝头 的,窝头是王先生一只一只捏出来的。杂面窝头和《梁祝》一样感人。 《梁祝》是一个爱情的传说,亘古流传;杂面窝头是生活中的爱情, 永远温情。 今天,吴先生已是年近花甲,也已经做了外婆。我不知道,在吴 先生含饴弄孙的时候,王先生是不是在捏杂面窝头? 我的脑海中一直都会有这样一组画面:每日放学后,夕阳下,吴 先生骑着自行车缓缓在前,王先生骑着自行车在后慢慢跟随。夕阳把 红红的光辉洒落在他们身上,透着永远的温情暖意———这是属于上 个世纪的爱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