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烤鸭现在已经世界闻名。其实北京制作烤鸭的技术,最初还是由济南传去的。 上世纪20年代,或者还早,济南各大饭店的高级宴席上就都用烤鸭,但不零卖;而且每家饭店自己也没有烤炉,自己并不烤鸭。另有专门做养鸭、烤鸭生意的,供应各大饭店宴席上使用。这种专门经营养鸭、填鸭和备有烤炉烤鸭的商号,旧时济南叫做“盒子铺”。 这种盒子铺,专门有人从外地购买鸭子,买回来精心喂养,包括配制饲料,按时“填”喂;同时和各大饭店“挂钩”联系,根据饭店需要,及时将烤鸭送去。旧时宴会所谓“三大件”的宴席,一般都用烤鸭。“三大件”中第一个“大件”是“扒鱼翅”(次一点的用“扒海参”或“全家福”);第二个“大件”,一般就用烤鸭(次一点用“清蒸鸭子”);第三个“大件”是“糖醋鱼“(或“糖醋”、“清蒸”鱼两做)。因此盒子铺供应烤鸭的生意一直很好。 旧时济南城里院东大街,即今泉城路舜井街以西路南,就有一家盒子铺。铺子门面上没有任何摆设,就只养着鸭子,看起来破破烂烂,后面却有烤炉,专门供应各饭店烤鸭。这家盒子铺一直到解放前才因故歇业。后来天津客户来济经营的“又一新”饭店(原址在现在经三路纬四路东面路南拐角处)开始按碟零售烤鸭,由于需要量大,而且事前无法估计,就自备烤炉烤鸭。以后有些饭店慢慢也都自己增设烤炉,请人烤鸭了。 过去喂鸭兼烤鸭供应大饭店的商号,之所以叫做“盒子铺”,可能因为往饭店送烤鸭时,一般都是用木制提盒盛放的。 (摘自《济南琐话》,严薇青、严民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