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咕儿咕儿(yánggúrgur),在济南话里的意思是:(出)洋相、因模仿时髦而异于常人的举止或想法。该词带有贬义色彩,例句如:“你别出洋咕儿咕儿咧”、“他净出些洋咕儿咕儿”。 “洋咕儿咕儿”的说法其实有着悠久的古风。笔者考证,成吉思汗时代,蒙古族贵妇人时兴头戴一种镶着红青锦绣和珠金的冠饰,这种冠饰蒙语为“kükül”,汉语译音为:罟罟、姑姑、故故、顾姑、咕咕,写法不一;《万历野获编》卷二十五“俚语”载:“元人呼命妇所戴笄曰罟罟,盖虏语也。”其他元明诗文中对此也多有记载。后来此语在汉语官话中消亡,却在济南土语中保留了下来,语音又经过儿化处理,成了本土化的“咕儿咕儿”。而且词义也有了延伸:异于常人的举止、想法或麻烦都称做“咕儿咕儿”。 旧时人们对外国舶来品一般以“洋”称之,如洋火纥棒儿(火柴杆儿)、洋白菜(卷心菜)、洋油(煤油)、洋灰(水泥)等。可以设想,生活中有人带着高高的“咕咕”冠饰,就够显摆的了;假如这“咕儿咕儿”还是“洋”的,那的确是够“出洋咕儿咕儿”的了。(张继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