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某人(多指儿童或青年女性)能说会道,济南话有个词语“巴儿巴儿(bārbār,二字均重读)”,如:“这妮子小嘴儿巴儿巴儿的(bārbārdi),可kóu(指女性性格暴烈、不讲道理、不饶人)咧。”在济南话中,有些叠音词具有明显的描摹某一动作情状的附加意义,其中有些词语儿化或变调后,意义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如上例中的第二个“巴”字改为轻读,念作“bārbar”,含义就成了“说漂亮话、花言巧语”,如:“少在我跟前胡巴儿巴儿!”(与此发音相近的济南话还有个“拨儿拨儿”,音bōrbōr,但其带有明显的“拨弄是非”的意思)。如果第一个“巴”字读去声,第二个“巴”字读阴平、儿化:bàbār,则“巴巴儿(bàbār)”又成了“急切盼望、张大眼睛盯住不动”的意思,如:“一见桌上有菜有肉,小三儿就巴巴儿着(bàbārzhi)眼子(眼睛)不挪窝(音wó,地方、位置)咧。” 若两个“巴”字都读作第三声,且不儿化,念作bǎbǎ,词义便会大变。“巴巴(bǎbǎ,也写作“把把”)”作动词用,指用双手抱着,将其双腿分开,让其大小便,如:“孩子一下午没拉没尿了,该巴巴(bǎbǎ)咧。”第一个“巴”字第三声,第二个读轻声,则词性也有变化,作名词使用,那么“ (bǎba)”的含义成了“粪便”,如“拉 ”(多用于儿童)。 语言学家吴晓铃先生强调从“语音”上考求俗言,他说:“在方言的三个要素里,语音最能体现方言的特点。”斯言诚哉! (张继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