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济南八景之一的“齐烟九点”,每个老济南人都能给你讲得 津津有味,如数家珍。登临千佛山,站在“齐烟九点”坊下,极目北 眺,九点烟景可入图画,卧牛山就是九点中的第一点。 卧牛山因山形似卧牛而得名。牛头在山的东南侧,并有一高大的 牛角石。上世纪70年代初山上仍有几棵古老的柏树、“和尚塔”等古 迹。山虽不高,仅海拔140余米,但却颇具气势。翻阅地方史志,可 以看到每年的三月初三是卧牛山山会,自清朝至民国山会规模都是济 南地区最大的,周围数县的人都来赶会,解放前后才消失。 我生在卧牛山的一个小村子里,并在卧牛山联中读完初中,可以 说跑遍了山上的每一个角落。山顶有一块宽阔约数亩的平整石块,山 前有某朝某年大水淹至此处的刻石,山西侧有一套被数百年来打磨光 滑的奇异的石鼓石锣,山脚有棵唐槐,用古庙的石钟、石碑支撑着, 古槐已将石碑嵌在树身中…… 历史悠久的卧牛山小学堂在山的东侧,庭院深深,古木参天。校 舍虽朴素得如同一般农家的房子,但却不知圆了多少农家孩子的求学 之梦;卧牛山中学挨着它的南侧,那是轰轰烈烈的“农业学大寨”年 代,数十个村庄的社员劈山坡为平地建成的。劈凿开的山坡成了学校 的自然围墙,茂密的酸枣树使劲地向下探出身子努力生长着,朗朗的 读书声传出很远…… 秋天,到山上找酸枣是最有乐趣的事儿。尽管会被荆棘刺破手脚, 但将红红紫紫的半书包酸枣倒在桌子上,与家人共同分享自己的劳动 成果时心里会很甜蜜。 小时候我就听大人们说:“卧牛山山不起眼,但石头好,特别坚 硬,并且磨光后出口到日本、美国能卖很多钱。小日本想出几十个亿 (那时每个农民每天挣不到三四毛钱)买山,用30年开垦完。”“哼, 吹啵!30年开完?再说咱们的山,日本人给多少钱都不稀罕,不卖!” 小伙伴们这么硬气地讨论过。 后来我在济南读书并在部队上参加了工作,很少能回老家。但每 回去一次就会发现惊人的变化————山越开越小,乡亲们越来越富, 小楼越盖越气派,小汽车越来越多……高兴之余,心里却空落落的, 记忆中的卧牛山消失了。 这才过去了20年! 文/王庆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