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著名学者徐城北先生在中央电视台做节目时讲到“中华老 字号”的时候,说过去在北京大栅栏的祥字号商家,每看到哪里修路, 就赶紧在那里设上临时路灯,提醒行人夜晚走路注意安全,这不仅给 祥字号做了广告,又为京城百姓做了善事,可谓一举两得。 由此联想到济南西门大街(今泉城路)路南始创于清乾隆年间的 隆祥布店。过去一到夏天,隆祥布店门口就放一木制架子,架子上摆 一个圆滚滚的挂釉的小型陶瓷水缸,缸里放着一把长把儿的木勺子, 缸口盖着一木头盖子,缸的旁边放着一摞口大底小的棕色粗瓷碗,缸 里盛的不是热气腾腾的豆汤就是茶水,供路人解渴饮用,常见有人力 车夫、进城农民等体力劳动者在路旁端碗畅饮。缸里的饮料喝得差不 多了,就会有伙计往里续加。 进了隆祥店门,看到的都是一色的青布长衫,听到的都是一口地 道的章丘话,据说,伙计们都是章丘旧军老东家孟氏家族的亲戚或老 乡。每有顾客进店,伙计们都是面带微笑地迎上去,即使对待进店参 观不买布的顾客也不能怠慢;否则,轻者受到责备,重者开除出店。 有一次,一位顾客声称要买一身礼服,伙计拿出多种款式供挑选,并 不厌其烦地介绍。结果这位顾客磨蹭半天未买欲走,该伙计按捺不住 地说了几句风凉话,与顾客发生口角。不料此事被掌柜的知道了,掌 柜的赶紧走过来向顾客赔礼道歉。事后,这位伙计被店家炒了“鱿鱼” 。 当有老者尤其是小脚老太太进店,伙计们都是笑容可掬地上前问 寒问暖,搀扶着老者坐下先休息一会儿,然后端上热茶,问您想买什 么布,介绍布的种类、质量、掉不掉色、缩不缩水……量布的时候, 当着顾客的面,多量几寸,仿佛是约定俗成。这与墙上挂的“童叟无 欺”、“言不二价”的牌匾相映生辉。 东方商人靠着这种与人为善、和气生财的经营之道,生意越做越 火,祥字号买卖从济南很快做到了青岛、天津、北京。所到之处,给 人留下了乐善好施的印象。文/陈建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