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起来看看月份牌儿,哟!大后天就要入伏了,怪不得这几 天济南一直又闷又热,大街上走一圈儿,衣衫就会被汗水浸得湿湿的。 “衣衫被汗水浸得湿湿的”,这句话用典型的济南话表达,应该说成 “浑身都溻得呱儿呱儿的”。 先说一说“溻(音tā)”。“溻”在济南话里的意思是“汗水 浸湿”。这个字并非笔者所造,早在公元543年成书的我国第一部楷 书词典《玉篇》中就有它的身影,那时的解释是:“溻,湿也。”宋 代字书《集韵》(1067年成书)也收有这个字,释义与《玉篇》基本 相同。到了济南话中,“溻”的语调和含义都有了些许变化。古时这 个字念“tà”,去声;在济南话中读作阴平声。而且,济南话中的 “溻”,并非指所有的“湿”,只有衣物被褥被汗水所浸湿,才叫“ 溻”。例如说:“天忒热咧,我那衣裳都溻透咧。” 再说“呱儿呱儿的(音guārguārdi)”。它的含义是“衣物被 褥中含的水分很大”,强调的是“湿”的程度。譬如,小孩尿床把褥 子尿得很湿,济南话就说“尿得呱儿呱儿的”;如第一段所述,衣服 被汗水浸得很湿,就叫“溻得呱儿呱儿的”。洗了衣服还未彻底晾干 就想穿,济南人会告诉你:“还呱儿呱儿的呢,有法儿穿吗?”当然, 这里肯定有些夸张。 夏天天热,衣服“溻”了,甚至“溻得呱儿呱儿的”,但一会儿 就会干,一干就会留下汗渍。“汗渍”是规范的说法,济南话叫“碱 疙拉(音jiǎngēla)”。另外,被褥上的尿迹,济南人也称之为“ 碱疙拉”。“碱疙拉”的说法虽然很土,但细细一想,挺科学,汗和 尿中不都含有碱的成分吗?既然说到“汗渍”的“渍”,还要多说几 句:“渍”在现代汉语中是个名词,但在济南话中“渍”和“煞”连 用却是个动词兼形容词,表示“纺织物因开始没洗干净,致使后来污 迹难以除去”。如说:“棱(音lēng,非常、很之意)好的褂子, 你不好好洗,都渍煞(音zìsha)了。” 酷暑中的济南曾有“火炉”之称。前几天,有朋自德国来,这“ 洋家伙”还倒听劝,脱去西装革履,换上短衫短裤,结果在老爷爷儿 地儿里(老爷爷儿,老派济南话“太阳”之意。现多说“太阳地儿里” )转悠了没半支烟的工夫,果然全身上下都“溻得呱儿呱儿的”了。 文/张继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