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话中的“遥处(音yáochu)”,就是“到处、满地里”。 如:孩子跑出去玩,一下午没着家,回家后就会被妈妈斥责道:“一 过午,你蹿哪里去了?我和你爸爸遥处里找你找不到。”再如:“这 孩子可贼了,一进门就遥处乱撒么(sáme,看之意,含贬义)。” 一些老派济南人还常说“遥地里(音yáodìli)”意思和“遥 处”完全相同。如说:“你把钥匙放哪里了?我遥地里找找不着。” “遥处”也好,“遥地里”也罢,其实“遥”的本字应该是“一” 。在济南话中,“一”常常被读作“yāo(幺)”,如将“一二三” 读作“幺二三”,喝酒划拳时将“一个大老一”说成“一个大老幺”。 把“遥处”换成本字“一处”,把“遥地里”换成本字“一地里” ,就会发现早在元代的杂剧、明代的小说中,这个词就是一个常用词。 如元杂剧——— 《代马诉冤》套中:“为这等乍富儿曹、无知小辈,一概的把人 欺,一地里快蹿轻踮、乱走胡奔,紧先行不识尊卑。”《董西厢》中: “去了红娘,会圣肯书帏里坐,坐不定一地里笃么。”“高点着银缸 堂上坐,问侍婢以来,兢兢战战,一地里笃么。”《三遂平妖传》中: “元外自道:‘一地里没寻他处却在此做甚么?’” 再如,明代小说——— 《水浒传》第10回:“自从得恩人救济……一地里投奔人不着。” 又第37回:“这太公和我父亲一般,件件都要自来照管,这早晚也未 曾睡去,一地里亲自点看。”《金瓶梅》第5回:“我今日将这雪梨 去寻西门庆,挂一小勾子,一地里没寻处。”又第7回:“卖翠花儿 的雪嫂提着花箱儿,一地里寻西门庆不着。”又第16回:“怪狗才, 休要倡扬一地里知道。” 到了清代,“一”字已被写成“遥”字了。如《醒世姻缘传》就 作“遥地里”。其第97回:“一个做官的人叫老婆出去遥地里胡撞, 谁家有这们事来?” 无论是用本字“一”,还是借字记音写作“遥”,“一处”和“ 遥处”、“一地里”和“遥地里”,其含义却从古至今没有一点变化。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现代济南话中,“遥处”的使用频率一直很高, 而“遥地里”的说法,却越来越少有人用了。 文/张继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