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洋楼”是指济南老城区将军庙街西首路北的天主教堂、小 修道院、主教公署。 这座济南最早的教堂初建于清顺治七年(1650年)。长期以来, 传教士仗势欺人,包庇纵容教徒,激起民愤。清雍正二年(1724年), 济南爆发反对洋教的运动,天主教堂被愤怒的群众焚毁,外籍神甫被 逐。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来山东传教的法国人江类思向山东巡 抚提出要在济南将军庙街重建“天主教济南牧教区总堂”,清政府屈 膝媚外,将数十家民宅及湖田划拨,1863年与主教堂毗邻的小修道院 建成,1866年主教堂建成,1898年又在主教堂以北建主教公署。该建 筑群是济南最早的近代建筑艺术代表作。 所谓“洋楼街”是指教堂两侧的西熨斗隅街和启明街而言。我小 时候在“洋楼”东侧的西熨斗隅街长大,印象中“洋楼”石墙到顶, 高大坚固。过去街南首路西石阶上有一水井,即熨斗隅泉,附近群众 常来此挑水、抬水。街北首对过双忠祠街路北有一很小的关帝庙,庙 小到幼儿可趴在庙门沿上瞻仰关公塑像。庙虽小,但一年四季香火不 断。据说最近在教堂西南角高都司巷北首也发现了建于清顺治年间的 关帝庙遗迹。考古学者推测,清顺治年间,西班牙教士嘉伯乐来济南 将军庙街建天主教堂时,当地老百姓也在教堂四角各建一座关帝庙, 以示抗衡。 住在西熨斗隅街上的老街坊都以“洋楼”前自居,对教堂西侧的 启明街称其为“洋楼”后,幼时,我常与玩伴到“洋楼”后教会办的 海星小学玩耍。记得每到傍晚,附近几条街上的善男信女都夹着一小 薄棉垫急匆匆地去教堂祈祷。教堂门外对过路南有一中国传统民居风 格的大影壁,影壁下停靠一排人力车,头戴尖顶圆形草帽的人力车夫 坐在车前乘客踩脚的部位焦急地待客。 出于好奇,我有时也与童年玩伴进入主教堂,主教堂内宽敞明亮, 墙壁上绘有教会内容的圣迹图。主教堂北部东墙处有一便门通向小修 道院,院内绿树婆娑,绿草如茵,十分幽静。偶遇外国神甫,其总是 面带微笑,给玩童小施糖果。 文/陈建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