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这座古老的城市,昔日每逢在农历七月十五和七月卅日都有 放河灯的民俗。过去因战争或天灾人祸而死于非命的人不计其数,七 月十五这天是“鬼节”,在这一天放河灯是为了追祭祖先、超度亡灵。 济南古城早年间,在七月十五和七月卅日晚上各举办一次河灯会, 在大明湖、护城河、泉池、小溪里放河灯,通常是民间自发组织的, 官府里的文武将士、贵族商贾也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制成千姿 百态、色彩缤纷的河灯。 我儿时曾亲眼目睹过放河灯的盛况。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日本宣 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欢心鼓舞,济南的百姓也抑制不住内心的喜 悦,举行了大规模的放河灯活动。河灯的种类很多,有用较好的木材 制作的,有用面粉和泥土制作的,有在小木板上粘贴剪成荷花瓣形状 的五颜六色的电光纸的,也有直接用大朵荷花制成的。大型的河灯多 数装有电灯或瓦斯灯,小的河灯一般是用蜡烛、食用油,将棉花或棉 线搓成灯芯放在油里浸透点燃,各种小河灯都用小木板或其他漂浮物 用铁丝挂住。 尽管放河灯源于神话传说,但这无疑给济南百姓们在凉风习习的 初秋季节增添了一项娱乐活动。 文/周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