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济南有句老话:不到趵突泉,空负济南游。 趵突泉得名“趵突”,是出自“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著名文学家 曾巩的《齐州二堂记》。他曾于北宋熙宁年间任济南太守。曾巩在该 文中写道:“而自崖以北至于历城之西,盖五十里,而有泉涌出,高 或至数尺,其旁之人名之曰趵突之泉。”然而,曾巩为什么将这一历 史名泉称为“趵突”呢? 原来,在北宋初年,趵突泉坐落在旧城外西南,为当时任历城寺 丞(宋代“九寺”的助理官员)的刘诏所据有,他将此泉称名为“槛 泉”,并在泉旁建了被苏东坡戏称为“枯木一枝”的槛泉亭。我们今 天仍能读到宋熙宁年间任青州太守的赵游览槛泉后的题咏诗《题刘诏 寺丞槛泉亭》。赵诗曰:泉名从古冠齐丘,独占溪心涌不休。深似蜀 都分海眼,势如吴分起潮头。连宵鼓浪摇明月,当暑迎风作素秋。亭 上主人留我语,只将尘事指浮沤。 赵诗中咏唱的所谓“槛泉”,是取自《诗经·大雅·瞻》的“沸 槛泉,惟其深矣”和《诗经·小雅·采菽》的“沸槛泉,言采其芹”。 “槛”字就是水自地下直涌而出之意。而“沸”一词,在古时则为象 声词,应该读作bìfú(“必弗”),它是形容泉水涌流盛出之貌。 在先秦时,“沸”,当拟读为“毕布”,也就是现代济南口语中的p ūdū(“扑嘟”)一词。曾巩作为宋代大文豪,为了追求文词语义 的古雅,便将这个象声词写成了“趵突”二字。北宋民间对趵突泉还 曾称为“爆流泉”。其实,无论是“沸”,或者是“趵突”、“爆流” ,均可解释为:泉水涌流不息地喷出。因此,趵突泉也就是一处地下 水涌流不断的喷涌之泉了。屈指算来,趵突泉命名为“趵突”,离今 天已经930余年了。文/任宝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