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儿是一个特殊的群落,他们的生存与命运完全依仗社会平台的托起程度,他们生来就被剥夺了以家庭连接社会的成长可能,缺乏获取认知的起步环境,尽快让他们融入正常的生活环境决定着孩子的未来,也反映着社会福利的健全程度。人应该尽可能受到全面的完整教育,必须把人的多样性、世界的繁复之美呈现在一个受教育的儿童面前,他才有可能往最能体现他的天赋方面成长。从某种角度而言,孤儿这个群体的权益极易被忽略,他们无法发声,他们的命运取决于全社会的关注,取决于国家。 1947年,英国政府的第一批“货船”——“阿斯图里亚斯”号,载着147名男孩和女孩起航。这些孩子大部分是私生子,被困顿的单身母亲弃置街头,孩子们自小就被灌输的信息是:你们是孤儿,你们在英国无亲无故,一无所有。在往后的20年间,大约一万名英国流浪儿怀着新家梦,孤身漂泊到澳大利亚。他们当中,年龄最小的只有3岁,最大的也不过15岁。不久,孩子们被集中到一起听了一个演讲,主讲人是该地区的大主教。他说:“欢迎你们,孩子们!我们需要你们的到来,以补充这里的白色人种。眼下政府正实行‘白色澳大利亚’计划,因为我们害怕越来越多的亚洲人涌进来。”原来这些孩子是商品,他们被贩卖到一个正好急需白人的大陆。而另外一方面,英国,一个白人过剩的国家,也正好把自己的剩余储备大量出手。这些从英国长途跋涉到澳大利亚的孩子们被运往澳大利亚各地,那儿的凿子和铲子正等待着他们。根据教会下的订单,这些孩子的首要任务是建造教堂。于是,从日出到日落,孩子们为建设基尼牧师的圣地埋头苦干,在炽热的沙漠上赤脚劳动。1967年,英国和澳大利亚之间的“人口转移”突然停止。原因很简单,英国再也提供不了可供“出口”的孩子。但截至那时,已有10000名儿童被出口到澳大利亚。而他们当中,只有5人,而不是5000人,幸运地被当地的家庭收养。叫人心寒的是,这些孩子的故国、英国政府似乎想让这批孩子“人间蒸发”。玛丽·莫奈尔在悉尼的一家福利院长大。等到大学毕业,要走上社会,申请一个护照的时候,莫奈尔只能以一名澳大利亚公民的身份获取护照。 整整半个世纪,等到这批当年被国家和社会遗弃的孤儿能够在社会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为幼年不幸的命运抗议的时候,英国社会已经无法为他们做些什么了,人最可宝贵的成长权已经被英国政府卖掉了。 20世纪六十年代,同一个星球上的中国,正遭遇着百年罕见的饥荒年代,就在中国生活水平最高的上海,出现了大量遗弃婴儿的事件,仅上海及周边地区就收容弃婴3000多个。天灾人祸面前,作父母的已经放弃了保护孩子的使命,任幼小的婴儿自生自灭,这是一个中国历史上动乱时代的开端。有谁来关注这些命如草芥的小生命呢?上海政府频频告急,中央政府作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把这群城市孤儿送往遥远的内蒙古由蒙古族同胞领养。 这是一段无法被遗忘的记忆,3000个生命的大迁移记录了时代也记录下存在于我们脚下这片广袤土地上的血脉相连,蒙古族作家萨仁托娅苦苦地追寻着生命的谜,她用最擅长阐述生命的文学形式写下了《静静的艾敏河》,这是一段宏伟的命运乐章,牵动了跨越地域与民族的无数人心人力,普通的人们在平凡的生活中改变了3000个孩子成长的历史,因为这些孤苦无依的婴儿被郑重地命为“国家的孩子”。《静静的艾敏河》里有作者与长大成人的当事人的照片,这些当年孱弱不堪多数身有残缺的汉族孩子,从外表看,一点都找不到上海人的白皙、文雅与精致,男男女女都红着脸膛儿,身材健壮,笑容憨厚得毫不保留,让所有的人都相信他们已经完全融入了蒙古族豪放、爽朗、心怀坦荡的民族风格中。没有人知道这些孩子梦中有没有出现过美丽的外滩,高亢的穿越山峦河流的歌声带走了他们的还乡梦,蒙族的奶茶改换了孱弱的骨骼,给予了他们以雄健,他们了无遗憾。 《静静的艾敏河》让所有的人爱上了蒙古族兄弟和姐妹,他们对生命的珍视和关爱,对“国家的孩子”这个严肃崇高的称谓给予了极高的重视,这也是一群贫困的人们啊,对于远方来的孤儿他们把所有的爱和尊重都毫无保留地释放出来,对于他们而言,“国家的孩子”远远高过了自己。幸运的孩子们,非正常的社会大环境没有剥夺走他们宝贵的成长权,他们在人们崇高的保卫中于危困时刻获取了正常、健康、充裕的家庭温暖和社会氛围。 据媒体报道,1996年国际社会曾经密切关注中国孤儿院的情况。2000年中国政府通过新的法律后允许已经有一个小孩的家庭收养孤儿后,中国家庭收养孤儿的人数将很可能继续增加。中国政府计划到2005年将至少现在在孤儿院的一半孤儿交由普通家庭收养或者寄养。目前,中国孤儿院大约有50,000名孤儿,而遭遗弃的婴儿的数目似乎没有减少的迹象。重视和敬畏“国家的孩子”这个称谓的分量吧,给予每一个或享受关爱或遭遇遗弃的孩子平等的成长权,这是全社会每一个人的职责,它也回报每个人因关注生命而带来的生存的温暖。 长篇小说《静静的艾敏河》 由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被中宣部定为十六大献礼书之一,同名电视连续剧将于近期在中央台黄金时间播出。 □一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