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遗憾,我得承认,在写这篇文字之前,我只知道胡小同这个人, 但却基本上没有读过他的随笔一类的文字。之所以答应写点东西,是 因为在网上混时间长了,也基本上有些油了。以往对文字的神圣也被 流行的东东消解得差不多了。无知倒正可以无畏呢,说点“小骂大帮 忙”的话谁不会,好歹也是键盘上码字过生活的主儿嘛。 可等我坐下来,认真地读完《布尔乔亚之痒》的所有文字,倒真 是有些颇费踌躇了。一来是被“文主”的无所顾忌的文字所迷惑,更 重要的是被抄了后路:“最厉害的捧吹就是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无伤大 雅的批评,这使吹捧显得诚恳而易于接受。如果吹捧这种方式在彼此 间传染的话,那目的就达到了。”(自《圈子与圈套》)人家早就看 出了我的出招,我还好意思再“举火燎天”吗?应付是不成了,只好 再重读一遍,权当“精读”经典吧。我这样说的时候,胡小同先生肯 定是一脸坏笑:这年头,哪来的什么“经典”,能够抓住人眼球就是 不错了,再将抓来的眼球相对固定住就更不容易了,再能够趁其犹豫 的时候,以一句话能让其会心一笑冲天一怒忍不住掏钱将这本书买了 下来,就OK大吉了。不过,说老实话,现在能够骗人家将书买来而不 被人家骂娘的,确实不能算多。好在对大多数的小资和愤青来说,买 一本书回来找些话头骂骂一舒块垒,既不是难事也不是坏事:而这本 书,恰恰具备了这种功能。 我不能武断地认为,胡赳赳(胡小同也)是小资或愤青,但这本 书却是兼具了小资与愤青的气质:一些基于智慧和精神上的优越,也 有一些不具备破坏力的愤怒。不时可见的出自于内心深处的社会责任 感、忧国忧民的情怀,以“路见不平一声吼”式的愤怒来显示“我思 故我在”的立场,却又不免在不小心间流露了一点另类的味道:说不 定在转身之间,愤怒已经消失,代之以时尚的周星驰似的调侃,“‘ 哇噻’故我在了”。这是我读这本书的真实感觉。所以我想说这种调 皮式的愤怒有其真诚理性的一面,也有强说愁式的感性的一面,这可 能正是一个趋于成熟的青年的正常表现吧。我这样说,希望不至于得 罪胡赳赳。 胡赳赳的文字,不能算特别的杰出,但有其明显的个性风格:对 于一个年轻人来说,能够让别人看出具有个性风格,无论如何不能说 是失败。率性、有趣、快意、新鲜、欢喜,是我对这本书文字上的“ 感觉”。读一本有关以“无趣讨好有趣”的书,能够感受到一丝一眼 看破“圈套”、“对北京说三道四”的快意,以率性来斥骂那些“在 鲁迅怀里撒娇”的人儿,收获一些“秀生秀死”、“谩骂比思考更重 要”的新鲜,获得一点“九段高手”“跟罗大佑反调”的欢喜,恐怕 也是一件“痛(痛快的痛)何如哉”的事情。 因此,无论是小资,抑或是愤青,都能从中读到点自己想要的感 觉,并且最有意思的是,都能找到自己的不满之处,凭着读到的感觉、 抓住那点不满之处,挠挠《布尔乔亚之痒》,“痛 ”一下这个“嘴 里嚼着口香糖”叫胡赳赳的家伙,说不定也能够成为时尚。 这本书不以思想制胜,以文字的“无羁”狂荡见长。话题并不特 别另类,只是常常语带机锋。许多话是“冒着被误读的种种危险”“ 说了也胡说”,但着实能够让人在呷着咖啡的时候会意不绝。不过, 虽然胡赳赳已经看到并指出了“畅销书的使命”,这本书也具备了在 一定范围内畅销的元素,但能不能畅销,成为新左小资们、新右愤青 们激扬文字的砖头,那就“只剩下苍天在上”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