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江和李海的关系好在机械厂是出了名的,他们从小就在一个弄堂玩到大,小学中学都是同学,高中毕业后又同时招工进厂,结婚前简直好得就跟一个人似的,后来相继各自成家,不经常黏在一块了,但是哥儿俩的感情却与日俱深。 天有不测风云,由于种种原因机械厂举步维艰,有时好几个月不发工资,偶尔发一次也是不够买油盐酱醋的。李海的头脑比较灵活,于是就找王江商议。他说:“江哥,咱老爷们老是在这半死不活的厂里窝着总不是办法,干脆咱响应号召下岗吧,那样还有时间做点小买卖,哪里混不出几个钱啊?”王江也是个痛快人:“说的倒是在理,不过兄弟,咱们在机械厂干了十多年,又没别的本事,要是真下了岗能做什么呢?”李海神秘地笑了笑:“我已经注意很久了,咱厂两千多口子人,都在一个大门出入,可是大门口还没个卖早餐的呢?”王江听他一提醒,顿时恍然大悟:“对对,这营生投资不大,回本又快,正好你嫂子还在家闲着,不怕没人手。”兄弟俩就这么一拍即合,第二天就到厂办公室申请下岗了,因为是带头,每人还多领了两千多块的失业救济金,置办完做早餐的家什还有点节余。 几天后的一个早上,机械厂家属院早起锻炼的人们发现厂门口一左一右多了两个早餐点,左边是李海炸油条的炉灶,右边是王江的馄饨摊子,两边还各摆设了五六条新刷了白漆的条凳条桌。 李海炸油条从来不用陈油,王江的馄饨馅大皮薄,兼之价钱公道,服务热情,时间久了,附近家属院的人都到这里来吃早餐,吃李海的油条,喝王江的馄饨,哪边有空座哪边坐,有时候人多了还要排队。李海的老婆看早餐摊忙不过来,也办了停薪留职来给李海帮忙。两家夫妇俩照应不过来,于是同时扩大了摊位,又招了帮手打杂,如此半年多下来一合计,除去工人工资成本,收入竟然是原先在企业的好几倍还多。李海乐滋滋的,可他老婆有了点小想法:“当初要不给王江说,咱们自己干两个摊不早就发了。”李海皱了皱眉头,但是没吭声。 第二天,一个老主顾来李海的摊位买油条的时候,李海轻声念叨了一句:“听说王江的馄饨肉馅都是从市场上批的小贩的。”言外之意是王江的馄饨不卫生。那熟人买了油条,就没再和平时一样坐那边去喝馄饨,而是直接提溜着油条回家了。一而再,再而三,王江的馄饨就没以前那么好卖了。王江心眼转悠得慢,还纳闷呢,他媳妇可看出门道了:同行是冤家,敢情这是对面李海使坏想撵咱们走啊,不能这么便宜了他。心里这样想,可还不能明说,于是在一个客人要了馄饨,转身要去称油条的时候,她装作漫不经心地说了一句:“李海也真是啊,熟人都坑,他那炸油条的油,成星期都不换。”那客人听她这么说,麻利地喝完馄饨骑上车走了。 这样过了一段时间,李海那边也上了馄饨,王江不甘示弱随之炸开了油条,本来互帮互助的两家人变得势同水火,只要有客人来吃早餐就不忘说对方几句坏话。后来,到他们这儿吃早餐的人是越来越少了。 又过了一段日子,厂门口开了许多家快餐,除了卖馄饨油条的,还有卖豆腐脑油饼、稀饭蒸包的,可有心的人却发现其中少了王江和李海两家人忙碌的身影。 听说王江和李海两家自此不相往来。 □张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