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52年10月25日到11月1日晚,毛泽东进行了有意义的7天休假。而在这短短7天时间里,毛泽东在山东用了3天时间,观看了济南、曲阜、徐州(那时属山东省管辖)的一些景点,讲了一些历史典故。在济南时他那幽默的话语,谈笑风生的音容笑貌,渊博的历史知识,惊人的记忆力,平易近人的作风,气宇轩昂的伟人风采,给人们留下深深的印象。 来济南的第一天晚上,李银桥给毛泽东找来《济南府志》;第二天晚上,毛泽东高兴地说:“在济南能吃上辣子鳅鱼,是我的口福喽!” 1952年10月26日下午6点多钟,毛泽东来到济南。毛泽东每到一个地方,都要看当地的史志,这个习惯他坚持了一生。休息前毛泽东叫副卫士长李银桥借《历城县志》看,负责接待的山东省政府交际处处长曲溪说:“找不到《历城县志》,只有《济南府志》。” 李银桥说:“府志也可以,主席要看看。” 随后,曲溪从山东省图书馆借来一本《济南府志》,给了毛泽东。 27日早饭后,毛泽东带的厨师问曲溪:“有没有鳅鱼?” 曲溪一怔,说:“鳅鱼,我没听说过?” 厨师解释说:“鳅鱼就是有二三寸长,在水里上来下去,嘴里向外漱泥。”他用手比划着。 曲溪恍然大悟:“那是泥鳅。” “对,那就是鳅鱼。”厨师说。 这种鱼含有高蛋白,营养价值比较高,吃了还能补肾,是一个药膳菜。曲溪听后便到万紫巷自由市场上买了半桶,回来交给了厨师。 果然,晚上开饭时,厨师做了辣子鳅鱼这个菜,毛泽东看到高兴地说:“在济南能吃上辣子鳅鱼,是我的口福喽!” 毛泽东在趵突泉品茶时风趣地说:“我们待遇好高喽!大家都享受了乾隆的待遇嘛!” 毛泽东一行来到趵突泉。当时这里还没有整修,处于自然状态。 毛泽东来到“第一泉”时,只见三座泉眼浪花四溅,声若隐雷,看到那喷涌一尺多高的哗哗泉水,济南八景之一的“趵突腾空”在这里可以一览无余了。 毛泽东见到此景,极为兴奋,笑着问旁边的陪同人员:“你们知道这泉水古代叫什么名字吗?” “叫泺水。”当时的中共山东分局统战部副部长李宇超回答。 “对。”毛泽东肯定了他的回答。 这个话题又引起毛泽东的兴趣。他说:据《春秋》记载,在公元前694年,鲁桓公和齐襄公曾相会于泺,就是这个地方。泺,是个水名,这是2600多年前的事了! 趵突泉东面的临泉亭榭,称蓬莱茶社。它的前身是“望鹤亭”,是游人饮茶小憩和观赏泉涛的佳处。在李宇超的引导下,毛泽东一行来这里饮茶休息。 毛泽东一行刚刚坐在凳子上,服务人员就送来一壶用煮开的泉水泡的龙井茶,然后把几个茶碗斟了多半碗茶水。这时,李宇超端起一碗送到毛泽东面前说:“主席,这是用泉水泡的茶,特别香甜,请您品尝。” 毛泽东接过茶,慢慢喝一口,停了停,品了品滋味,脸上露出笑容说:“不错!这泉水泡茶是原汁原味嘛!喝了很爽口!” 其他人品了茶也都说:泉水泡茶有一股清香味,喝下去甘甜,回味无穷。 这时,李宇超讲了一个趵突泉的故事:相传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开始沿途饮用的是从北京携带的玉泉水。到了济南,品尝趵突泉的水,觉得胜过玉泉水,于是,以后便饮用趵突泉水,称作“玉泉趵突”,并封趵突泉为“天下第一泉”。从此以后,游人多到此尝水品茶,俗有“不饮趵突水,空负济南游”之说。 毛泽东听完风趣地说:“我们待遇好高喽!大家都享受了乾隆的待遇嘛!” 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 “济南泉名说起来还有民族爱国精神喽!” 随后,毛泽东一行又来到漱玉泉,毛泽东被吸引住了。于是他便问:“这泉为什么叫漱玉泉?” 停了一会儿,谁也答不上来。 这时,毛泽东说:“这个泉的名字取自《世说新语·排调》,其中有‘漱石枕流’一句话。”相传宋代济南籍女词人李清照曾在泉旁居住,常到泉边以泉为镜梳妆,还常在泉边填词吟诗,因此她的作品以《漱玉词》为名。由于金人南侵,李清照流居江南,处境凄苦。南渡以后,她的词充满悲愤爱国之情。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后人为了纪念这位爱国女词人,就叫漱玉泉。 毛泽东停了停继续说:“李清照不仅词写得好,而且具有很强的爱国思想啊!” 毛泽东一行来到漱玉泉的东北,李宇超指指马跑泉对毛泽东说:“这个泉名来源于一个传说故事。” 传说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攻打济南城,虽然金军几次强攻,但均被守将关胜率军击退,金军损失惨重。于是,金人便派细探潜入城内,以重金贿赂当时的济南知府刘豫,并许诺日后扶刘豫统治齐鲁大地。刘豫本是贪婪庸官,为了保护自己的田园家产,置民族大义于不顾,竟准备投降金人,其部将关胜则主张出战。刘豫便设计陷害他,让他出城迎战金兵。关胜出城后,刘豫即刻关闭城门,并在城墙上向他放箭。在内外夹击中,关胜壮烈牺牲。关胜的战马见主人被害,怒啸前蹄刨地,于是刨地成泉,当时叫“马刨泉”,后来又改为“马跑泉”。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后人在泉边修建了一座关王庙,也叫关公祠。民国年间尚存,现已倒塌。 毛泽东听完笑了笑,风趣地说:“济南泉名说起来还有民族爱国精神喽!” 毛泽东看完乾隆皇帝盛赞珍珠泉的御碑后,说:“乾隆这个人好出风头,走到哪写到哪。” 从趵突泉出来后,毛泽东一行乘车来到坐落在泉城路北的珍珠泉院内。这儿绿阴碧水,石桥曲径,楼台亭榭,古朴清幽。石砌的方塘有数亩,中蓄碧水一潭,四周绕以雪花玉栏杆。池岸白杨挺拔,垂柳依依。毛泽东漫步来到珍珠泉边,身倚栏杆,上身微微前倾,见那泉水从池底上涌,冒出亮晶晶的珠泡,喷出一串串银珠,像无数珍珠撒在水中,此起彼落,时断时续,袅娜升腾,永不停息。泉池中鲤鱼成群,多系红鲤和黑鲤。这些不同颜色的大小鲤鱼,衔尾相戏,口吐泡沫,可见“鲤鱼戏珠”并非虚传。毛泽东看着水中的壮观景象开心地笑了,便背诵起明代诗人晏壁咏珍珠泉诗: 白云楼下水溶溶,滴滴泉珠映日红。 渊客泣来无觅处,恐随流水入龙宫。 毛泽东吟完明代诗人晏壁咏珍珠泉诗后,对许世友、高克亭说:“济南叫泉城,真是到处是泉水,名副其实啊!” 毛泽东一行来到泉池北岸,这里立有乾隆皇帝盛赞珍珠泉的御碑一座,上书:“济南多名泉,岳阴水所潴……趵突固已佳,稍藉人工夫。珍珠擅天然,创见讶仙区。” 毛泽东看完乾隆写的这块御碑后,说:“乾隆这个人好出风头,走到哪写到哪。” 毛泽东观黑虎泉时风趣地说:“济南的老虎不咬人,光吐水喽!” 毛泽东一行从珍珠泉出来,乘车来到黑虎泉。 黑虎泉源出悬崖下深凹的洞穴中。洞内水潭宽约半丈,深数尺,清澈见底。紧连水潭的泉池,由石块砌成,略成长方形。泉池南壁并列3个石雕虎头,泉水流过暗沟,经3个石虎头喷出,形成3个瀑布,水在池中翻腾,犹如蛟龙戏水,波澜汹涌,水声喧腾。池水溢出,泻入护城河,也形成瀑布。 毛泽东仔细观看了这一壮观的景象,笑了笑,风趣地说:“泉城的老虎不咬人,光吐水喽!” 在场的人听后都笑了。 这时,许世友说:“主席,对着黑虎泉的护城河北面,就是攻克济南城的第一个突破口,是不是到那里去看看?” 毛泽东点点头说:“好,到那边看看你们是怎么攻进济南府的。” 毛泽东一行跨上护城河的琵琶桥,登上石阶,来到济南旧城墙的东南角,也就是今天的解放阁旧址。当时这里已是残垣断壁,只留下高低不平的一段旧城墙。 许世友指着那段旧城墙对毛泽东说:“这个地方原是济南市的制高点,上面是个气象台,这就是攻济南城第一个突破口。打开这个突破口可不容易啊!王耀武可不是个软豆腐,济南的城防工事也不是纸糊的!” 毛泽东说:“济南战役很重要,粟裕和你都指挥得不错。你们提出的‘打进济南府,活捉王耀武’的口号很好,最后实现了这个目标。” “济南战役所以取得胜利,一是靠中央军委和主席正确指挥,二是靠广大指战员不怕牺牲,英勇作战。”许世友接过话题说。 毛泽东说:“你许世友也是有功的嘛!” “历下亭闻名天下,主要是与大诗人杜甫有关。” 下午约两点半钟,毛泽东在许世友、高克亭的陪同下,由李宇超当导游,向大明湖驶去。 毛泽东乘“雪弗莱”轿车来到大明湖的南门,在许世友、李宇超的导引下,坐上大明湖那艘最大的游艇。随后,大家都坐下来,而靠近毛泽东的那个座位没人坐。毛泽东看了看,笑着对罗瑞卿说:“你坐在这里,你的责任不是大嘛!” 此时,正是深秋季节,天高云淡,湖中碧波荡漾,杨柳轻拂。事先公安部门做了安排,为保证毛泽东的安全,派了些公安人员和家属游湖掩护。毛泽东看到对面的游船来往,船上有老人、孩子、还有许多青年男女在拉胡琴、吹笛子、拉手风琴和引吭高歌,一片欢乐气氛。毛泽东高兴地说:“游湖的人不少嘛!与民同乐不亦乐乎!”游艇很快到历下亭靠岸,毛泽东上岸后,环顾四周,见历下亭四面临水,杨柳环绕,被这秀丽的景色、优美的环境吸引住了,因此,毛泽东看得很仔细。李宇超介绍说:历下亭的修建,应追溯到1500年以前,即北魏的“客亭”。历下亭已数易其地,宋朝以后,亭阁已迁到大明湖畔,到清代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才在湖中此地修建。 接着,毛泽东指着“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的对联,对大家说:历下亭闻名天下,主要是因为大诗人杜甫公元745年到齐州临邑看望其弟杜颖,而后来到济南,与当时的著名书法家、北海太守李邕等人相聚历下亭,当时杜甫挥笔写下了《陪李北海宴历下亭》的著名诗篇: 东藩驻皂盖,北渚凌清河。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 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 蕴真惬所遇,落日将如何。 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 毛泽东很熟练地背诵完这首诗后,笑着对大家说:“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便是这首诗中的两句。” 毛泽东转过头来问李宇超:“你们山东的王大耳朵和邓恩铭不是常到这里吗?” 这下可把李宇超问住了,便摇摇头说:“不知道。” 毛泽东笑着说:“王尽美和邓恩铭都是你们山东党的创始人,参加了党的一大。我们在会上看王尽美的耳朵特别大,就叫他王大耳朵。王尽美原来不叫这个名字,叫王瑞俊,参加革命后改名叫王尽美,意思是实现尽善尽美的共产主义的理想嘛!” 为了实现“尽善尽美”的共产主义理想,王尽美和邓恩铭常来这里秘密开会,谈论革命大事,并在这里写下有名的诗句:“无情最是东流水,日夜滔滔去不停;半是劳工血与泪,几人从此看分明。” 这时,李宇超深感惭愧,虽然他事先也阅读了一些典籍,但远不如毛泽东知道的多、知道的详细,可见毛泽东的知识非常渊博。 (选自《毛泽东与山东》,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本文有删节) □王东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