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帝乾隆,原名爱新觉罗·弘历,雍正帝的第四个儿子,也是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这位二十五岁才坐上龙椅的一朝天子,不仅是一位“影响18世纪以后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皇帝”,“康乾盛世”的核心人物,而且是一位酷爱自然山水的旅行家,一位曾写过数万首诗歌的诗人。 本来,琴棋书画诗作为古代王侯将相附庸风雅的一种方式,一般的帝王都会来那么几下的。何况教太子的那些老师,都是一些声名显赫的文化名流,小皇儿自幼便接受这类高级教育,要玩点小艺术,的确不在话下。但乾隆爷却独独是个例外。他骑马射箭,写诗作画,似乎样样都极为喜欢,因此学得也格外认真。尤其是写诗,简直迷恋到欲罢不能的地步。早在做太子时,他的诗作就已有一千余首了。 执政之后,乾隆怕自己学习汉人写诗会玩物丧志,影响国家大事,还特地写了首诗警告自己:“赋诗何必多?杜老言诚正。况乎居九五,所贵行实政。”但是,他那爱好自然、崇尚自由的天性,又使他一有空闲便情不自禁地溜出宫廷,到祖国各地“考察”山水。对外说起来,这是亲临政务,体察民情,其实背后也不能排除游山玩水,乃至“寻寻爷老子,看看俏妹子”的私心。尤其是一看到那些奇山异水,皆属王土,万众俯首,皆呼万岁,乾隆爷胸中便会诗兴大发,作诗不断。 今天,我们已无法统计乾隆借巡视督导之机,究竟玩了多少地方。但是,仅杭州他就来了六次,这是我所知道的事实。不仅如此,他还在西湖边的孤山大兴土木,修建自己的专用宾馆,为自己常来常往搞好基础设施。这孤山原本就是用诗歌堆起来的。前面一个白素贞,背后一个苏小小,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为这两个美女不知写下了多少奇诗佳句。行宫之下,还有那个梅妻鹤子的林逋,一生也写了不少好诗。乾隆爷选择这里作为行宫,推窗即远眺湖光山色,闭门便静阅奇诗佳句,自然是神仙一般的快活。与此同时,乾隆还在行宫的左边建造了一座像模像样的藏书楼,这便是江南著名的四大藏书楼之一“文澜阁”。他甚至将费时极长、耗资甚巨、好不容易才印行出来的几套《四库全书》,专门调拨了一套放在这里,供暇闲之余翻阅。自此以后,乾隆每到杭州便住在自己的行宫里,白天游山玩水,晚上读书写作,其御制诗几乎刻满了杭州各处的重要景点,有些至今还在。 作为大清王朝的君王,乾隆爷一生都在沉迷于诗歌写作。据台湾著名的清史专家陈捷先教授统计,乾隆的诗作数量一直呈逐年上升之势。在他临终前不久,人们编集他的御制诗集时,竟然发现他在潜邸时写了一千零八十首诗。在位六十年间共得诗作四万一千八百首,三年多太上皇又完成七百五十首。由此,他一生总共写了四万三千六百三十首,比唐朝三百年两千个诗人所写诗的总和还多,连他自己也得意地以为这是“文坛佳话”。虽然我们也不能排除有些是大臣为他捉刀的,有些也可能是大臣帮他作了些修改,不过,这并不影响我们的乾隆皇帝作为诗人的形象。他自己也曾经说过:“机务之暇,无他可娱,往往作诗赋文,赋不过数十篇,诗则托兴寄情,朝吟夕讽。”可见,乾隆爷对诗确实情有独钟。 作为皇帝,乾隆的工作干得相当出色;作为旅行家,乾隆的足迹遍布祖国河山,为后人留下了大量极具艺术价值的石刻题词;作为诗人,乾隆更是勤奋不已,成绩赫然。这种玩什么都可以玩到极致境界的人,委实不多也。与堂堂的乾隆爷相比,那位因玩艺术而丢了江山的大宋第一把手赵佶,要学的东西似乎太多了。 □洪治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