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的时候,跟朋友约见面地点,总是地铁站恒生银行。现在想起香港,地铁站恒生银行前一排排年轻的脸庞还是浮上眼前,爱情从地铁站出发,有些走上一两站就分了手,有些就永远一起坐地铁了。 回到上海以后,发现要找见面地点麻烦很多。上海的地铁不像香港那样四通八达,所以很多人不坐地铁,再说,地铁站也没有恒生银行这样的标志性建筑。所以,我们常常是约在饭店见,在酒吧见,在咖啡馆见。在那些地方见面,见面就是吃吃喝喝,所以上海的餐饮业很发达。但最近一年,季风书园成了我们经常约朋友的地方。 季风书园是民营书店,两大掌柜很像精英“波波族”,开书店带着点玩的意思。下午,他们常常在陕西路地铁书店“坐堂”,不刻意地等谁,但是天天总有文化界朋友路过,在那里向他们兜售一些流言小道,然后,他们再兜售给下一拨的客人,或者就写成文章,兜给天下人。季风书园如今已开成了连锁店,掌柜的善于进货,所以虽然永远也不打折,生意永远也是好的;再说,“在季风等你”听上去似乎也蛮小资的。 写到这里,突然想到“从前都是在什么地方约朋友见面的?”小时候世界很小,在弄堂口,小人书摊、冰棍摊前和小朋友见面一起去上学。大一点的时候,约了在溜冰场、电影院门口见面。读大学的时候,谈恋爱的同学喜欢在通宵教室见面,经常有男生晚上十点从寝室里睡足了出来,披了棉大衣,准备陪亲爱的人儿做一宿的功课。然后,就混到社会上去了。开头几年没什么钱,经常在公共汽车站等,那时上海公交差,一颠一颠的,倒是很利于恋爱,而且经常还有紧急刹车,特别增进感情。公交车几个来回坐下来,就到了20世纪90年代,一夜之间,上海刮起“怀旧风”,咖啡馆、酒吧、饭店遍地风流,它们多得就像公交车站牌,走过这些地方,大玻璃后面,经常可以看见单身女子在那里,搅一杯液体,眉目之间的神情,酷似多年前迎风等车的小女孩。 不知道以后上海又会长出些什么地方,让季风书园的人都蜂拥而去,去那里等亲爱的人。 □毛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