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曲阜的文朋诗友(小资派诗人除外)大多知道,孔庙西邻半壁街上的“正宗张记煎包铺”很有名。跟大饭店不同,这个位于孔庙西邻的煎包铺门面不小,装潢却实在太将就,那排场比普通城乡结合部的饭店还不讲究。后来我算明白过来,来这里吃饭的多是十里八乡进城做买卖或走亲访友的乡亲,煎包之外,菜也极“实惠”,两三个人十元八元就混个饱,花到二十块钱就是能叫乡亲们回味三五个月的享受了。包子行业有句术语“包子有肉不在褶儿上”,这家铺面透着些土气的包子铺卖的是十分实惠的服务。 出过三本诗集的海滨,是这家包子铺的年轻老板。人年轻,诗龄却实在不短,1986年第一本诗集《无名小诗》问世时,还是个初中生,正如书名传达出的消息一样,彼时他刚接过祖传的煎包铺不久,手艺跟诗艺一样是刚开始拿得出门,印刷品表面的像模像样掩不住内里诗行透出的一二分青涩。 认真读的是他的第三本诗集《天然色彩》。海滨的诗读起来,没有让人不认识的字词,却也避免了直白浅薄之病,给我的感觉如同发过酵的白面和馅做出的煎包,蛮有几分味道。其人很有些才情,但绝不是才子文人惯见的在表面上玩浮皮潦草的诗兴和文字,而是将做正宗吃食的那分功力糅进了诗的馅里。在我看来,海滨的包子是味道极道地的吃食,他的纸上作品是分行写的好文字。前不久挑出其中几首诗请业余编诗刊《极光》的严冬兄看看,严兄给出的专业性的评价记不全了,记得清晰的有一条:这位朋友写诗的心态很好。 海滨的诗作中,我最喜欢的是《朴素的心》这一首。开头两行:“出嫁的时候像一只可爱的灵物/在我朴素的家里生活”。写到最后两段已是诗情盛开如山花烂漫:“高兴地从一月走进十二月/楼上楼下全是不肯停歇的笑声/漂亮的儿子像一朵草莓花/我的爱人还是十年前的雏菊儿”;“有一种比较温和的力量/它结实地缀挂在一根花梗上/什么人都将走进这里/又红又熟的是完美的老婆”。体现出的,似乎全是居家过日子的感觉,幸福但不夸饰。 海滨见过大世面。十年前北京要操作亚运会时,央视“旋转舞台”栏目搞了一回亚运歌曲征稿,海滨作为获奖作者应邀到央视做客。侃到末了,主持人让他说两句话,他说:“俺这回来有两个想法,一是到大地方来看看,二是要到中央台来露露脸儿。”节目播出时,老家的一些朋友看到了,都说海滨在国家台说话绝对透着股曲阜的正宗煎包味儿。 前几天见到海滨,午间数人小聚,有朋友对他说,不如趁着年轻到省城哪家报社去做个文化打工仔,闯上半年看发展,省城机遇多嘛。海滨拿眼光扫了店里济济一圈的吃客,说:“我开包子铺不也蛮好?能做出这种质量的包子,也是个水平哩。”其时,海滨单眼皮的双眼端详着自己竹筷上夹着的包子,如欣赏笔下溢出的诗行,如用目光抚摸亲生的骨肉,跳脱中似有几分亲情。 □王 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