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网上披露,随着电视连续剧《激情燃烧的岁月》的热播,制片、编剧一干人马正加紧将它运作成书,要在影视和图书两界来个双赢。 书尚未看到,不过有关那部电视剧的一切已经看到了不少。该剧除渲染怀旧情愫之外,有一个宣传重点是男女一号因片中激情而擦出爱情火花,并成为合法的夫妻。 《激情燃烧的岁月》在全国各大电视台一播再播,重现的“激情”以及围绕激情发生的故事,拨动了怀旧爱好者们内心深处的共需之点。至于说女一号吕丽萍与男一号孙海英由此片而喜结连理,我想说从心里替他们高兴(当年小吕和张丰毅结合时就替他们高兴过一回),我喜欢一切好女人和一切好男人一一结成对子,但想想自己跟吕、孙两口子八竿子打不到,高兴得着么?于是作罢,该谁的事儿就还谁的事儿吧,闲人最好少掺和。我私底下还是觉得那是小吕跟老孙两人看对眼儿啦,跟电视剧里的“激情燃烧”没什么关系。如果一部片子演得好,就要拿里面扮深情夫妻的男一号跟女一号在片子结束后一边乐不颠儿地点钞票一边忙着喜结连理来作呈堂证供,那频频接下片约的明星们是否会演变成情乱且不说,我担心的是再拍《大决战》那种战争大场面的片子时,扮反面、失败一方的几万士兵岂不要让演正面、获胜一方的将士给通统毙掉才算拍摄成功?真要那样,演一次既没台词又不露脸的群众演员的代价也忒大了吧。 这有点扯远了,还是说怀旧。对以往温馨或悲凉之事怀有某种程度的念想,是人的自然反应。但当它成为一股风潮,就陡然增添了几分可疑的成分,跟当年全民为永葆健康而大打鸡血一样有几分假痴不癫的味道。不论是《激情燃烧的岁月》还是其他什么节目,对于策划者来说,怀旧不过是商家与消费者的一种共谋,商人为利,消费者收获所谓虚幻不实的“到过去重走了一回”的感觉,双方心照不宣。从本质上说,怀旧是一种背叛的艺术,它背叛的是原本存在于生活与人生之中最本真、最素朴、最直接、最柴米油盐烟火气的那种成分,那种最本真的情愫让挂着怀旧标签的东东给一下子冲消掉了。怀旧又是一种世纪末的病症,它像N年一顾地球人的彗星一样,不过是一个世纪一个周期,试想,二三十年代的人、四五十年代的人、七八十年代的人有过怀旧大流行么?现在,怀旧的彗尾早已扫过了世纪末,众人尚沉陷其中的不过是彗尾的余辉部分,我敢打赌,不出两年它就消失殆尽。 看看各年龄段的人们业余在做什么也蛮有意思。老年人在回忆,中年人在怀旧,青年人在爱情与读研的十字路口迷惘着,少男少女以降则没有业余时间或者说他们的业余时间就是做各式作业。可以说,怀旧是中年人的专利耶。 我已人到中年,这几天在翻看新版的《雷锋日记》,不过不是要重温历史(历史是一段过去曾经的存在,不是一壶冷酒,可以去审察、去研究,而不可以也不可能“重温”),是想找几段表现远大理想的段落念给妻子儿子听,告诉他们上世纪曾经有过的激情。由此可见,我是一个俗而不雅兼不懂得怀旧的中年人。现在我这类人还忒少,否则文艺制作者也要摒弃怀旧格调而上赶着要为这类人炮制“反怀旧”的文化消费品啦——这倒是一个不错的思路。 □王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