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山东 体育 理财 休闲 娱乐 健康 女性 人才 房产
 
 
青未了 人间 读书 生活广记 精选连载 文学圈
市井 小小说 故事新编 新作 专栏 青未了论坛

涂鸦的——网络文学


来源:   
2003-01-15

  一直对网络文学有个认识,觉得网络不过是为芸芸文字爱好者中的幸运儿提供了一个发迹的渠道,如痞子蔡、慕容雪村,如果没有网络平台,“亲密接触”、“成都”两篇作品也有可能变成铅字儿出版,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它们绝不会如此调动如此众多的读者的眼球。涂鸦的文字大约只在一个不大的网友圈内受到青睐,因为他的作品让看惯了写上床、写网恋的人们觉得“个色”。(“个色”一词现行字词典未收,现在许多人在用却没人给它下个定义,其实简单直截地说就是“不受用”的意思。)
  涂鸦(有时也用“图雅”)这个名字,横行于1996年之前的海外互联网上,此后在网上绝迹。在那之后,网络和网络文学开始蓬勃起来。斯人虽去(隐去),文字却留在了互联网上(网易就有“图雅文集”),现在还结集成了书:《图雅的涂鸦》。
  涂鸦、图雅二称,我喜欢前者。涂鸦在行文时或学了古人“太史公曰”那样的说话模式,而出之为“鸦以为”,于是涂鸦听着就成了北京土著口语中用在第三人称的“丫”,在鸦本人或是无意,但在读者一方来说,也许并不是一种多余的会意?
  鸦此人大概少小时看多了《红灯记》《渡江侦察记》一路片子,下笔成文难免就受到影响,光小说中的《扮猪记》《拱猪记》《逐鹿记》《破瓮记》之类的“记”就占了全书的三成有余。这些东东写中国朋友跟洋人之间或中国人同事之间斗智斗勇比奸比诈,故事虽不可全信,文字中的荒诞别具一格,可与王朔、王小波争一短长。
  有意思的是,与学院派无涉的涂鸦也会有兴趣谈谈文学理论的话题,当然话语依然是“鸦式”语言,特点是一路具象的比喻。有一段谈到“情节”,该是个很理论的话题吧:“情节运用,似乎也得得法。单纯复杂也令人烦。比如克利斯蒂、福尔摩斯,翻开书老有撬开表盖儿的感觉,太精密,一不小心装不回去。复杂到了有暴力倾向的时候,读者容易得心绞痛。”另一段谈“语言”:“有的语言,沥青似的,浓得化不开,读到嗓子眼儿就堵上了。”而《聊斋》《儒林外史》则可以“秋天来了,夜里您点盏灯,就着雨读”。还有一段谈“立意”:“聪明的立意未必能变成好的文学。不信你把黑格尔的‘存在的即是合理的’命题拿出来贴上点儿日据时期的情节,搞不好非让人当汉奸抓了不可。再试试写篇小说图解E=MC2,还不如自杀了痛快。”这样的段子有些贫,但贫得可爱,因为讲的道理是真的。
  涂鸦这个曾被方舟子称为早期网络八大家之一的神秘人物已经绝迹网络4年,这本书的最后附了一篇佚名的怀念文章《今天,共同想念一只鸦》,说如今只能在那些跳脱的文字中想见这样一个有趣的人,同时黯然神伤,就好像喜欢王小波的人已不可能再想像一个偶然的相逢。最后写道:“你只能够抬头望一望星辰,说,我看到你了。”看到这里禁不住抬了抬头,目光放送到让楼上地板渗水浸出斑驳图案的天花板便被硬硬地挡了回来。
  说到底,网友一与“文学”面对面,总觉登时少了底气,弄出来的文字多是“侃文学”而已,只会拿文学的毛边儿或花边儿开逗,从根本上缺少大的气象。这是我一惯的看法。本人日后时间宽余,索性敲它一部《王某论文学》或《莳花人论文艺》之类贴到网上给大家瞧瞧,也算给只会“侃”而不会“论”的网络文学来一个拨乱反正。
  □王 谦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网主办
Email: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